跳到主要內容區
:::

【政大校友】哈佛MBA返臺創業 黃皖芸開啟企業傳承新版圖

日期 : 2025-10-09 單位 : 秘書處

【校訊記者許巧昕報導】

「人生30歲之前都在累積。」這是綻興投資有限公司管理合夥人黃皖芸對學弟妹的提醒,也是他一路走來的寫照。黃皖芸畢業於政大企管系,曾任職於家族辦公室、上市櫃公司及投資機構。2024年他從哈佛MBA畢業,並將在美國發展數十年的「搜索基金」引進臺灣,投入中小企業的營運與改革,為中小企業接班問題開啟全新可能。

自政大起步 多元學習成人生轉捩點
在眾多科系中選擇政大企管系,黃皖芸提到,當時面試時系上學長姐在教室裡與考生和家長互動,營造出友善氛圍,讓他感受到系所的用心。進入政大後,商學院的豐富資源也形塑他未來方向,大三他參與企業導師計畫,透過與業界前輩交流、參訪開闊眼界,也在社團中與學長姐的交流中接觸到MBA學位,啟發他日後赴美深造的念頭。

除了本系課程,黃皖芸在大學時也選修泰文,暑假更申請到PChome曼谷辦公室實習。大學打下的泰文基礎,成為他人生中的轉折點,畢業後順利拿到正職工作,更在日後進入PChome的投資人關係部門,負責與市場和投資人溝通公司的價值。

不留遺憾赴美深造 打破既定思維、開拓全球人脈
工作數年後,黃皖芸赴美進修,進入哈佛大學攻讀MBA。他坦言,做出這個決定是希望自己不留遺憾。哈佛大學的個案教學法是他收穫最大的部分,課堂上沒有標準答案,學生要不斷發言、分享想法。以課堂中討論的Black Lives Matter人權運動為例,黃皖芸聽見美國同學說黑人在餐廳裡沒有點餐,把他趕出去就是歧視;但日本同學卻認為,若你沒有點任何東西,本就不能進入商店。透過與不同文化背景、產業和職位的同學交流,黃皖芸深刻體會到,自己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放到不同脈絡中未必成立。

回顧哈佛的求學生涯,除了收穫知識外,黃皖芸也接觸到原本難以觸及的人脈。他曾在印尼從事創投工作,憑藉公司資源加上MBA背景,讓他能直接與當地重要人物對談。也因為在哈佛攻讀MBA,黃皖芸首次接觸到「搜索基金」(Search Fund)概念,促使他返臺創業。

哈佛畢業返臺 以搜索基金解決中小企業接班痛點
黃皖芸解釋,搜索基金源自美國,主要在解決中小企業的接班問題。許多面臨退休年紀的企業主碰到後代不願接班,員工也無意承擔更多責任,導致公司即便營運良好,卻面臨退場的窘境。搜索基金的角色,就是收購這些穩定獲利但缺乏接班人的中小企業,幫助它們開創第二條成長曲線。

臺灣以中小企業為主體,長期以來,政府與企業將接班問題的解方放在數位轉型上,卻忽略若企業主想退休、二代不在臺灣該如何解決。黃皖芸分享自己回臺接觸的第一間公司,企業主突然罹患阿茲海默症,遠在加州工作的女兒接到消息,帶著丈夫與寵物返臺,卻因不適應想回到美國。他坦言,許多公司出售並非財務上的最佳選擇,而是基於人生其他追求。搜索基金便提供企業主與後代另一種可能,讓企業主能找到接手對象,後代能繼續逐夢,既解決財產問題,也緩解其中可能產生的家庭糾紛。

目前搜索基金普遍偏好現金流穩定、商業模式清楚的B2B服務業,像是以收取訂閱費的軟體服務業或提供剛需服務的清潔維運業。他以創業的心態去收購企業,看重公司長期經營和員工福祉,透過提升經營能力來創造更多價值。

文組也能發光 勇敢做夢、保持自信為王道
「Shoot for the moon. Even if you miss, you'll land among the stars.(向月亮射去吧,即使沒命中,也會落在滿天星辰中。)」黃皖芸勉勵政大同學勇敢做夢,每天努力往夢想更靠近,最後的成果都會比原先來得好。

身處AI時代,他也提醒同學要保持自信,不需因此對撰寫程式產生焦慮,真正重要的是理解如何去跟AI互動、察覺人與人之間的細微變化。「你要覺得你人生30歲之前都在累積,你在學人際互動,你在累積人脈,你在形塑自己的風格,這些東西發酵需要一段時間。」他相信,年輕時勇於嘗試,就算失敗也無所謂,等待時機與緣分,才是職涯發展的關鍵。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