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社科院數位轉型中心 探討印章文化轉型趨勢

日期 : 2021-07-29 單位 : 國傳英語碩士學位學程
【社會科學學院訊】
本校社會科學學院數位轉型推動研究中心於7月2日中午邀請台灣數位治理協會理事吳右任以線上直播方式演講「印章文化的數位轉型趨勢」,社科院院長江明修、副院長黃東益於開場致詞及表示歡迎。吳理事先以民眾對印章常見的疑問與困擾帶領聽眾進入主題,例如到戶政單位辦理文件時,可能產生的印鑑相關困擾問題;又如疫情期間,無法親晤親簽,尤其對法人身分,這類困擾目前難有解套方式。

接著吳理事提到「印章文化」搭配「簽名文化」衍生的行政作業「紙文化」,也因地球暖化,環保意識抬頭而顯得迫切急需改革。去(2020)年4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日本國家經濟諮詢會議,明確指示閣員必須推動「見面、紙張、印章」 三項數位改革,可見疫情已經加速全球數位轉型推動意識,數位(Digitally)、虛擬(virtually)和遠距(remotely)的組織運作將是人類生活新常態。


吳理事隨後解說「數位簽章」要如何發展才能取代手寫簽名與印章的功能?隨著數位科技的進步,以往不論「人臉辨識」或是「筆跡鑑識」技術,都在嘗試解決這類問題,目前技術層面則是發展到如臺中榮民總醫院的器官捐贈同意書,與臺北市警政單位酒駕文件的簽署方式所使用的「動態生物性電子簽章」,而這也是臺灣的電子簽章技術領先全球的地方。吳理事認為目前能使用在協助認證的數位科技種類繁多,他建議使用的選擇上應具有「安全黃金三角」的思維,也就是針對「驗證身分Authentication」、「驗證本人Identification」和「本人簽署Signature」三層面的安全涵蓋程度來搭配數位技術應用。

最後吳理事分享對推動臺灣印章文化的數位轉型建言:第一、數位轉型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改變「心態」,不僅要求數位發展更要「數位領先」。第二、國家主權疆域成為過去式,開拓臺灣「數位領地」才是未來。第三、矽島數位轉型革命「軟硬兼俱」延伸護國屏障縱深。第四、拋棄印章簽名紙文化跨步「真數位國家」。第五、呼籲2023年政府公部門「無紙預算」。第六、電子簽章排除條款因應不同新電子簽章技術「分別排除」。

演講尾聲,林士淵老師向吳理事提問:政府機關在處理民眾相關文件時會很在意,要有印章,是本人的要件,以排除日後糾紛與咎責問題。當有一個新的電子印章工具可以替代的時候,公部門的反應是什麼?吳理事表示,其實不管公私部門一開始,最在意這類工具的合法性,然而如「動態生物性電子簽章」設計時,不僅參考歐盟的電子簽章的要件並取得認證,在臺灣亦透過經濟部商業司以及相關業管單位的認可,才開始使用在各個公私立機關的發展歷程,就可以協助公部門順利接觸到這類數位工具,也能慢慢認識這類工具合規、合法的技術跟原理並認同其可行性。林老師又針對民眾使用這類數位簽章工具的感受,請其分享經驗與觀點,吳理事表示民眾多半會先感到新奇,同時也都持開放的心態同意使用,體驗過後應會認同這類取代傳統印鑑功能的數位簽章產品的即時與方便性。此次講座於線上直播吸引眾多校內師生與校外人士觀看與提問,獲得極為熱烈的迴響。

直播參考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digitaltransformationchengchi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