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李貞德談傳統禮法下的性別反思

日期 : 2021-05-07 單位 : 文學院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訊】

第二屆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榮幸邀請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李貞德為客座講座教授,其專長領域為婦女史、性別與法律史、性別與醫療史。李講座教授於4月30日於羅家倫講堂,以「誰的中國史?性別反思及其他」為首場講座,引領聽眾重新認識中國社會文化裡性別的變遷。

 

講者以陳東原(1902-1978)與羅家倫(1897-1969)活躍的五四運動大時代下,萌生的「中國婦女史」史觀作為開場,並以此破題,既闢建出關注之議題,又呼應講座的大主題「誰的中國史?」而陳東原撰成《中國婦女生活史》的鉅著,旨在邀請讀者重新認識中國。誠如陳氏於書中自述有意探討男尊女卑觀念,如何於中國歷史大脈絡中萌發。

 

隨後講者旋即接連開展出,中國宗法組織如何使父權至上的精彩討論。在父系家族主義框架下,家族內明確劃分、親疏有別,制定出夫家認同、夫尊妻卑、三從四德的家庭觀念。舉例來說,漢唐之間宗法理念的實踐,上古時代禮法僅為世家大族的行為規範,即所謂的「禮不下庶人」;再至中古以還,緣禮入律,尤在唐律中,明定夫妻不對等的法律規範。

 

歷史上的女性不曾挑戰過傳統禮法嗎?講者所著《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律史》,以梳理北魏毆主傷胎案為例,細緻回應了這個問題。該案起於蘭陵長公主婚內遭駙馬劉輝暴力相向,導致流產,而劉輝潛逃後,更與張容妃、陳慧猛有染的家暴事件。朝中各官員對此議論紛紛,遂成法律儒家化與階級、種族、性別交織的爭點,最終在攝政的靈太后裁決下告一段落。由是顯示「女主御政」影響法律走向與進度,乃至呈現法律可「存取」(親近,accessibility)性。另一方面,女主攝政也成為後宮女性敬仰和學習的行為模範。

 

接著講者提出過往學人僅針對法條中的女性地位,甚少討論女性主體如何應用法律,並嘗試橫跨於中國各朝代及臺灣的歷史脈絡中,涵蓋作為證人的婆婆介入檢調過程、作為諮詢顧問者、以母親角色介入司法等事例,乃至談及女性擔當(非正式)調解人。

 

演講結束前的提問交流時間,校長郭明政請教在歷史上應該也有不少女性具備家學淵源,從中協助男性處理法律事務的例子,講者回應這可從地方志、族譜切入,不過仍有待專家學者深入剖析。最後講者結語時認為,重新認識中國是永遠的進行式,寄予眾人開闢更多新的研究視野。

 

※「中國社會文化史」系列講座其他場次:

5/14(五) 14:10-16:00 演 講(六) 環遊世界的本草:當歸的文化史

5/21(五) 14:10-16:00 工作坊(二) 過去乃異邦:性別歷史研究及其他

5/28(五) 14:10-16:00 演 講(七) 童乩的世界

6/04(五) 14:10-16:00 演 講(八) 檳榔的履歷

6/11(五) 14:10-16:00 演 講(九) 祝由的演化

6/18(五) 14:10-16:00 工作坊(三) 如何認識中國?

報名請點選此處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