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社科院數位轉型中心 探討科技樂觀論下的政府轉型

日期 : 2021-05-06 單位 : 國傳英語碩士學位學程

【社會科學學院訊】

本校社會科學學院數位轉型推動研究中心於4月27日中午,邀請公共行政學系教授陳敦源演講「理想與幻想的距離:論科技樂觀論下的政府數位轉型」,帶領師生從多元面向瞭解政府部門之數位轉型。整場活動在社科院院長江明修、中心執行長林士淵開場致詞,及社科院副院長黃東益代表參與者表達感謝中,畫下圓滿句點。

 

回顧演講開始,陳老師首先引述1958年出版的《哈佛商業評論》,學者H. J. Leavitt與T. L. Whisler的論文〈1980年代的管理〉(Management in the 1980s)預言,ICT(資通訊)的發展將會為「官僚組織」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接續分別從本質面和實用論定義數位轉型,即個人、組織或系統從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的革新,數位轉型不只是流程與資料的數位化,而是利用最新的數位科技,以改革創新的心態,系統性的引導並提升員工相應能力,帶動組織文化的整體變革,最終的目標是增強政府的回應性,提升人民的信任感。

 

陳老師從實用論的角度,提出拉近幻想與理想距離的五個反思問題。首先是「數位轉型的需求面有確實顧及嗎?」根據電子治理研究中心研究,民眾主要希望政府透過資訊科技提供的是資訊公開與意見表達。其次「數位改革的組織成本效益划算嗎?」對於組織而言,改革的成功與否牽涉到成本效益,以政府臨櫃服務改為線上服務為例,臨櫃與線上的身分認證並行,反而增加政府內部員工的工作負荷。「數位轉型人力資源管理與支援足夠嗎?」反思民粹政治與資訊的日新月異導致政府業務量暴增,然而傳統官僚組織部門間橫向聯繫機制及對於員額的限制導致政府人才流失。

 

「虛擬國度的法令有跟上嗎?」反思基於適法性而無法適時依循現行法治環境進行變革,電子化政府的方案容易淪為暫時性、表面化及缺乏法定課責壓力的方案,開放政府的政策課責與個資法人權價值的衝突也須有法令規範。最後則是「數位轉型推動方案都有完整評估嗎?」反思電子化政府的績效評估制度與資通訊科技導入政府的影響,組織上分立式及缺乏整體目標設定,無法引領政府處理最根本的電子化政府變革問題。

 

在政府組織的流程改造推動策略須與「數位成熟」度(digital maturity)轉換結合的演講總結中,商學院DBA產業組博士生林呈欣提問,政府對於數位轉型推動是否尚在目標不明確階段,陳老師指出由於政府兼顧多項目標,須同時追求公平和效率,或造成目標難以明確顯現出來。青平台基金會林哲瑋也提出敏捷開發強調的集體超越,是否適用於政府數位轉型的人力裁減,陳老師表示公部門與企業單位因本質差異,無法透過公營事業民營化途徑來增加效率。

 

此次講座吸引眾多校內師生與校外人士參加,獲得熱烈迴響,講座內容同步於線上直播,更多資訊請點選「社會科學學院數位轉型推動研究中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