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國發所「中國效應」課程講座 林榮基談港版國安法下的香港

日期 : 2020-11-23 單位 : 國發所

【國家發展研究所訊】

社會科學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於11月20日上午以「港版國安法下重溫《十年》」為題,邀請香港銅鑼灣書店創辦人林榮基於《十年》影片觀賞之後進行演講。演講開始前,社科院院長江明修特別撥冗與林榮基茶敘,就香港情勢與發展交換意見,本所所長魏玫娟及林義鈞、黃兆年、蘇昱璇等老師共同出席。

 

電影重現歷史 帶動觀眾反思

本次活動為黃兆年老師講授的課程「中國效應:政治經濟觀點」安排內容之一,吸引許多關心香港的師生踴躍參與,包括多位來自香港的學生,現場座無虛席。活動一開始先播放《十年》,該片於2015年在香港上映,為一部結合五個短篇故事的合輯,背景設定為2015年至2025年的香港,內容涉及該地人權、言論自由、爭取民主和港人自決、獨立的議題。

 

電影放映完畢後,林榮基首先分享自己的故事與經歷。他表示,曾在臺灣遇到幾位香港年輕人,在對話中得知對方來臺的原因是自認為在大陸不安全,被公安跟蹤、監視許久。他特別提到其中一位是高中剛畢業的年輕女大學生,孤身一人在臺生活求學,很不容易。林榮基說,香港刻正經歷的,對臺灣而言是過去式;被國家機關跟監、箝制言論自由、思想控制等,都是在以前威權統治時期發生的事情。他強調,香港近期發生的許多事情,特別對沒有經歷過臺灣民主化階段的年輕人來說,是很好的歷史重現,也促使臺灣人反思。

 

光復香港的另一種想像

林榮基說,從歷史上來看,香港因為英國殖民150幾年的關係,比臺灣更早對外開放、也更早擁有民主。他說,有論者認為英殖時期的香港沒有民主,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因為英國本身就是民主國家,派駐總督也以相較民主方式治理香港,且英國更加重視人權,反而是同一時期的臺灣仍處在威權統治下。然而,林榮基也談到,雖然現在臺灣已經成功民主化,但臺灣很多媒體、出版商卻跟大陸合作,出版具中共官方意識形態的出版品,所以電影雖然是在講香港,但實與現在的臺灣密切相關。

 

林榮基分享之後,現場與會者踴躍發問。有同學問,由林榮基與其他人共同設立、旨在幫助流亡港人的諮詢平台「避風驛」的功能及詢問度為何,以及在臺港人融入臺灣社會的問題。林榮基表示,香港年輕人移民的首選可能是英國而非臺灣,但是臺灣仍是許多香港人在此情勢下選擇移民之處。他進一步補充說,很多人認為光復香港是不可能的,尤其在港版《國安法》的箝制下,但香港只是一個地理名詞,重要的是在「香港」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的身分認同。他提出對光復香港的另一種想像,例如在臺灣十萬、二十萬的香港人,透過保留語言、生活習慣等,在臺灣持續香港的社群及文化,即等同在臺灣「光復香港」。

 

文化鞏固政權 政權推崇文化

傳播學院博士班的同學問,電影中說提及香港這幾年失去最多的是人與人的「信任」,因此想詢問這幾年中國共產黨的「去香港化」、「愛國教育」等融合政策,對香港最大的影響為何?林榮基回應指出,首先要提醒大家,須知道什麼是「愛國教育」以及「愛的對象」到底是什麼。他說,愛國教育真正的意義並不是愛中國,而是要愛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要愛這個國的文化,即擁護共產黨的文化。他進一步說,在文化操作上,中國共產黨以「孔孟」為主體文化鞏固政權,如果有些文化如伊斯蘭文化影響其政權穩定的話,就會把它摧毀掉。林榮基說,就是政權和文化是互相的──文化鞏固政權,政權則會推崇這個鞏固政權的文化。

 

林榮基說,以臺灣的狀況而言,臺灣的主體文化具有與中國一樣的傳統文化,雖然目前兩邊的政治形態大相逕庭,但這種文化可能會對臺灣未來的發展產生影響。但是他也強調,這並非表示要將臺灣的文化去中國化,而是要知道各個文化思維所帶來的影響,並對其政治意涵及作用有所警惕。

 

有同學對中國及中共感到好奇,並且詢問是否會害怕解放軍。林榮基表示自己當然會怕;願意站出來的原因,只是因為知道這整件對香港的事情不對,所以一定需要有人起來發聲。他說,「共產(主義)」只是一件衣服、一個包裝,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個政權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可以維持這麼久。從歷史來看,林榮基強調,共產黨一定會垮台,不可能永遠存在,但這是共產黨要想的問題。

 

人權勝於主權 盼大眾多瞭解香港

有港生同學詢問抗爭的參與方式,以及是否會與香港一起上街頭抗爭。林榮基說:「並不是出來街頭、面對警察才算抗爭」,在臺灣也可以抗爭。他說,更重要的或許是先去了解中國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才可以清楚了解自己在對抗什麼、爭取什麼。他強調,「這個瞭解過程本身其實就是在抗爭,包括賣書、出版相關論述亦然。」黃兆年補充說,中國因素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將抗爭融入日常。

 

有同學問及若過度強調香港人認同,可能影響到旅外港人的在地融入。林榮基以猶太人流亡作為例指出,美國有許多身分認同明確的猶太人,但卻不曾改變美國。他說,現在情勢下的香港人有點像猶太人。魏玫娟最後問,假設「香港」不是個地理概念,而是每個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因此香港可在他處光復,那是否會對在香港進行的民主抗爭產生影響,畢竟在民主抗爭上還是要有一個地域性質的共同體概念。林榮基回應指出,香港從來不是一個國家,只是一個殖民地,所以香港並不需要找地方建立國家,就如美國的猶太人並無意建立國家,卻保存了自己的文化和社群,因此國家並不是這麼重要,人才重要。林榮基最後以「人權勝於主權」作為結論,並強調若想進一步支持香港,須透過更多的閱讀以瞭解香港,將抗爭融入生活。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