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屬於大家的宮廟與大學 政大地創團隊訪木柵忠順廟開展新局

日期 : 2020-08-12 單位 : 秘書處

【地方創生辦公室訊】

時代轉變,都市的宮廟如何維持信眾?如何以新意涵延續信仰?設有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和宗教研究所的本校,在社會變遷和回應大學社區化的需求下,如何與地方宗教組織互動交流?本校副教務長金仕起、研究中心成員宗教所講座教授李豐楙、助理教授林敬智7月30日帶領校內相關教師和單位,拜訪木柵忠順廟,雙方展開一場熱絡的交流對話。

 

「忠順廟的戲台,現在一年只用一次,我們非常歡迎且期待政大師生一起來活化運用。」忠順廟董事長陳欽賜的這席話,可說是為本校、忠順廟雙方的合作,開啟跨域連結共同協力的新期許。

 

2019年起本校推動大學深化數位學習推動與創新應用計畫,聚焦在「地方創生」、「宗教人文」、「企業智慧」和「E化教育」四大主題,致力打造無圍牆的網路學習場域,期待不只是在校生,也歡迎校友和社區民眾一起來共學。副教務長金仕起表示,在「宗教人文」主題,本校6月推出「大文山地區在地宗教與民俗」線上課程,由李豐楙老師和林敬智老師共同開講,透過介紹本土具代表性的宗教活動、儀式實踐、風俗習慣、民俗藝術等,除了讓學生深入淺出瞭解在地的文化、歷史與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也非常歡迎社區組織或居民一起來學習。

 

本校有豐富的宗教研究和教學資源,地緣上有指南宮、樟山寺、忠順廟、集應廟、天恩宮和教會等多元宗教。李豐楙表示,本校曾做過文山宗教地圖,大學本來就應該要關懷地方,學生到政大來不只是讀書,更要認識社區,地方宮廟就是很好的入門,不僅老師教學和地方連結,學生也對在地有所認識

 

拜訪當日校內教師和相關單位出席踴躍,忠順廟多位董事、監事和新生代志工也陣容堅強,大家提供諸多寶貴意見。一位幹部表示,過往李永展老師曾和萬興里共同打拚,協助社區和萬興國小進行一年的規劃案;新聞系的老師也曾帶學生來做「柵美報導」;萬興里的長青、婦幼、青少年關懷等議題,政大師生都有投入和關注。但只是後來學校和社區的互動似乎中斷,或是學生來社區重覆問著多年同樣的問卷,地方和學校如何重建溝通合作平台機制,真的很需要。

 

此外,有董事提到「都市化的過程,宮廟如何往前推展,希望大學的研究分析能協助地方宗教組織轉型思考。」針對市區宮廟在都市化過程中的轉型,林敬智提出回應,根據他這幾年的田野觀察心得,保儀大夫信仰和地方農業/茶產業原本就有關連,所以宮廟和地方環境教育可以有新的連結,從環境教育切入可以和當代社會需求有更密切的結合。

 

地方創生強調在地年輕人回流,地創辦公室專案經理汪文豪表示,木柵是鐵觀音的重要產區,近來鐵觀音面臨消失危機,不論是茶園、茶樹和製法手藝均有凋零現象。不過,對岸福建安溪當地鐵觀音技法已流失,反倒是木柵仍保有古製法,這是很好的契機。此外,保儀大夫原是農業守護神,產區的茶葉如果慢慢往友善土地或有機耕作發展,保儀大夫也能塑造成代言人。本校地創辦公室近來和木柵、坪林青農互動時發現,新世代返鄉從農之外,也想對地方歷史文化脈絡深入了解,所以宗教文化和茶產業的連結可以是木柵的亮點。

 

忠順廟董事長陳欽賜表示,如果以後任何產品貼上保儀大夫就是一種品質保證,這也是讓神明走出去的好方法,雖然無法像以前「迎尪公、殺豬公」那麼風光,至少讓更多人認識保儀大夫是北部的重要信仰。

 

這一場交流會,廟方董事幹部和本校團隊聊得很盡興,在廟前拍完大合照之後,雙方成員還是欲罷不能。幹部指著廟前廣場說:「為了吸引年輕人來廟裡,我們也辦籃球賽,還設i郵箱」,地創辦公室成員也回應:「如果戲台上,有社區小朋友來演保儀大夫和保儀尊王的雙忠劇,或是政大學生來辦音樂會或戲劇、舞蹈表演,應該會很酷。」宮廟是大家的,大學是大家的,在串連地方資源的可能和新想像,本校團隊走入地方,向社區學習,期待開出共好新局。

 

🏮大文山地區在地宗教與民俗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20OeEa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