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全創碩邀TVBS主播劉亭廷開講 AI時代新聞人靠溫度勝出

日期 : 2025-11-13 單位 : 全球傳播與創新科技碩士學位學程

【全創碩訊】

在人工智慧快速成長的時代,新聞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會。國立政治大學全球傳播與創新科技碩士學位學程(全創碩,GCIT)於 11 月 3 日 舉辦業界導師專家座談活動,以「AI 世代的新聞人」為題,邀請 TVBS 主播兼記者劉亭廷分享她在人工智慧浪潮下的實務經驗,探討 AI 如何影響新聞製作的流程與內容深度。

劉亭廷現為 TVBS 新聞主播與外交軍事記者,曾於香港、新加坡及臺灣從事新聞工作,長期關注國際安全、國防與科技議題,擁有豐富的產業經歷。

以輝達專訪為例:AI 協作下的採訪新樣貌

講座中,劉亭廷以專訪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經驗為例,分享採訪前的準備過程與人工智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為了深入了解黃仁勳的思維,她先廣泛閱讀相關書籍與過往訪談影片,才運用 ChatGPT 作為輔助工具,協助擬定問題並釐清概念。她笑說:「我請 AI 列出了五十個問題,雖然最後一題都沒用到,但卻幫我釐清了整個脈絡。」

劉亭廷進一步分享如何根據不同受訪對象,調整自己在 ChatGPT 中輸入的指令(prompt),讓生成的問題更貼近記者的專業需求。劉亭廷強調,「先親自閱讀並理解資料,再使用 AI 協助」的觀念十分重要。她指出,AI 能夠提升新聞產出的速度,卻無法取代人類的直覺與臨場判斷,真正能問出好問題的仍然是人。

AI 在新聞產製的實務應用

除了個人採訪經驗外,劉亭廷也分享 TVBS 新聞內部導入 AI 的多項應用,包括語音自動轉錄、字幕生成、中英翻譯、標題建議、影片摘要與資料搜尋等,大幅提升產製效率。劉亭廷指出,AI 最能發揮效率的是那些簡單卻冗長的工作,例如轉錄、初步翻譯與資料整理,但事實查核與內容判斷仍需仰賴人類的專業與經驗。

在科技的時代,溫度仍是最強武器

在問答環節中,面對學生詢問 AI 帶來的職涯焦慮,劉亭廷強調,AI 並非取代記者,而是成為快速幫忙理解複雜議題的強大助手,重點是要保持自己的獨特。針對如何有效尋找資料來源,她建議學生多看最新的書籍,找尋可靠的來源。她也提醒同學保持專注與好奇,AI 時代資訊多,但判斷力才是競爭力。

講座最後,劉亭廷勉勵學生在科技變遷中勇於探索。AI 能幫助節省時間,但新聞的靈魂仍然來自人,懂得觀察、溝通、建立信任關係,這是 AI 永遠學不來的。唯有持續學習,才能在 AI 時代中脫穎而出。

全創碩致力於培育具備國際視野、科技素養與專業傳播能力的人才,積極與業界合作,邀請多位媒體與科技領域專家進行交流,確保學生能掌握最新產業趨勢,強化未來職涯競爭力。

講座現場精彩紀錄請見:https://youtu.be/LFA0bSk78XQ


[全球傳播與創新科技碩士學位學程獲文化部與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補助。]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