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採集人】系列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談不尷尬又不失禮的提問

日期 : 2025-11-12 單位 : 中文系

【中文系訊】

11月6日晚上,舜文大講堂響起三人的爆笑聲,現場是一場大型 live podcast,中文寫作中心的「採集人」系列請到「台灣通勤第一品牌」團隊──逞誠、家倫、何ㄟ──大合體,在政大分享他們多年來的採訪心法。逞誠表示這個主題對他們來說也很新鮮,很少公開分享,既然有那麼多學生好奇,趁這個機會和年輕人交流也是難得。

◆台通金三角的分工

「整個台通,只有我知道怎麼製作」逞誠坦言整個台通都是由他統籌製作,基本上另外兩位主持人全然不知流程。逞誠專心打磨他的獨特切角;家倫補充、歸納、作效果;何ㄟ呢?逞誠說:負責瞎問,家倫說:他問的問題很常是「怎麼做,才能跟你很像,是很像喔,不是一樣」「對啊像是大家都買了一張台積電,我沒有啊,我就買一張矽晶圓板」這個回答非常何ㄟ,全場大笑,三人一搭一唱,魔性笑聲,跟節目裡一模一樣。

◆好奇的共鳴:名人的平凡與素人的獨特

主持人的意識是首先須建立的,逞誠認為一個好的訪問者必須明白,觀眾會喜歡一檔節目的關鍵不是看來賓,而是看主持人。而節目的前進方向取決於主持人好奇甚麼,而不是來賓自己想說甚麼。此時何ㄟ提問:若是我好奇的東西,觀眾不好奇怎麼辦?逞誠回道,因此你必須找出最能引起共鳴的切角,他舉例最近若要採訪有錢人,就會問他會怎麼花普發的一萬。這便來到台通法門之一:「採訪名人的醍醐味在於找出他跟普通人一樣的地方,採訪素人的訣竅則是發現他與眾不同之處。」

◆前置作業:訪問前的訪問、科普之必要

台通不給訪綱,這似乎與採訪新手入門守則相違背,但台通有其反其道而行的緣由。逞誠解釋,過去聽過許多照訪綱的無聊採訪,自己之所以跳下來做Podcast,就是個起心動念:這場我來問一定會問得更好。他心目中一個好的訪談應該是互相討論的過程。家倫補充:「給訪綱就會逼迫一問一答,觀眾完全可以預期答案,你問官方題目,就只能得到官方答案」。

然而沒有訪綱,受訪者會擔心未知,台通的應變是:訪前訪。在採訪前,台通會先與受訪者見個面,輕鬆聊天。一方面與受訪者互相熟悉節奏與個性,另一方面也是蒐集真實的素材,逞誠笑說,之前侯文詠就說好像是被台通面試一樣。說是面試好像也沒錯,因為他們確實是在觀察受訪者有甚麼切面,在節目中該怎麼發光。何ㄟ說他最喜歡訪前訪,因為他可以暢所欲言地亂問;家倫很特別,他從沒參與過這一part,一來他自承對其他人沒那麼大的熱情,二來這也能保持節目會有一定的空白,現場錄音就永遠會有全新的問題。最後,逞誠也透露留給受訪者的一道保險:給對方錄音原檔,如此兩方的資訊掌握就會一樣,事後若要反駁也有憑有據。

沒有訪綱,會讓人有一種不用做功課的錯覺,然而實際上台通做的功課卻是渾然天成,不著痕跡,逞誠稱其為「科普」。逞誠說自己很愛跟人聊錢,因為錢是行話,啦啦隊員一場能賺多少,外送員一單賺多少,這些都是能事先查到的,有這塊入門磚,對方會覺得你懂、你內行,更願意侃侃而談。對此,幽默的家倫則提供反例,他也會做功課,了解計程車司機愛問的問題,然後每次都只跟司機聊同樣的東西,如此便能鎖死範圍,輕鬆敷衍,實現搭車自由。

◆第一也是唯一的品牌自信

逞誠說從前不想談節目製作,就是怕觀眾會失去驚喜感,但後來轉念一想,其實就算大家知道了也學不來。台通之所以為台通,來自於三人不同風格的對話,而風格則來自於個性。逞誠提到,迪拉胖曾說過很佩服他與人聊天時的平等感。逞誠進一步說,他認為主持人應與受訪者保持平起平坐,不用對更生人先入為主,套上刻板印象,名人也有血有肉、會哭會笑。家倫則指向舜文大講堂外牆,韓愈的《師說》題字「這篇文章對我啟發很深,他說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那我可不可以反過來說,每個人也有不值得學習的地方」家倫歪讀想說的是,過度尊敬與過度憐憫都大可不必。

在觀眾的Q&A中,有同學問及有了大量粉絲後,台通會討好觀眾嗎?逞誠表示:「討好的人終究都是被看不起的」他做節目想著的從來是怎樣更好,而不是怎麼被喜歡,因為只有愈做自己才愈可能會被喜歡。最做自己的何ㄟ爽朗附和道:「沒錯,所以沒有什麼是笨問題,大家勇敢問!」何ㄟ說他即便聽過許多精彩的訪問也不曾自卑,「他們都問得很好,但我也有自信,只有我能問出屬於我的問題」正是這種自信,讓三人都出自己的訪問之道。而他們此行也是希望鼓勵政大學生們不要害怕,持續嘗試,台通找到他們的獨門秘方,相信大家未來也能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獨家切角。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