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國家發展研究所核心通識課實務講座 立院副院長江啟臣講國際政經與臺灣政治

日期 : 2025-10-23 單位 : 國發所

【國家發展研究所訊】

國家發展研究所核心通識課臺灣政治,於10月21日下午邀請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以「從立院實務看國際政治經對國內政治的影響」為題進行實務講座,由授課老師魏玫娟主持。儘管因為颱風的影響而風強雨驟,校內外師生仍踴躍出席,外交系黃奎博老師亦撥冗出席。

江啟臣為本校外交系畢業優秀校友,自本校畢業、服完兵役之後,即赴美先後於匹茲堡大學跟北卡羅萊納大學取得國際關係碩博士學位,返國曾任職於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處與東吳大學政治系。2010年被任命為行政院新聞局局長之後,展開其政治工作生涯,於2014年初次參與立委選舉並勝選,此後連續擔任四屆立委,期間亦獲選國民黨黨主席。

演講以江啟臣擔任立委以來,在立法院參與的各項臺灣內部政治影響甚鉅的幾項貿易協定及其談判為例,說明國際政治經濟的影響,包括引發太陽花學運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中的服務貿易協議、導致時任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辭職的開放美國牛肉協議,以及近年關於開放日本核食政策談判等。

江啟臣說,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議題引發太陽花學運,是說明國際政治經濟對臺灣政治影響最明顯的例子。他說,他當時擔任立法委員參與相關討論,朝野兩黨辯論的重點在該協議案是備查即可還是需要審查。他也全程親身經歷當時立法院內朝野政黨的激烈攻防與互動,以及後來以學生為主體的反兩岸服務貿易的抗爭。他強調,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所引發的內部政治效應之大,可從當時執政的國民黨不僅因此輸掉2014年的地方選舉,更在2016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中敗選,失去國會多數。

關於美國牛肉與豬肉的開放,江啟臣先考考在場的學生,我國牛肉跟豬肉的最大進口國是哪一個國家,並說明牛肉最大進口國為美國、其次為我國的邦交國巴拉圭,豬肉最大進口國則是巴拉圭。他說,這也是鞏固我國跟巴拉圭邦誼的必要作法。江啟臣說,美國在各方面都是臺灣重要的伙伴,美國是一個以選舉為政治正當性基礎的民主國家,不管執政或在野政黨,都必須積極回應民意,也因此自然會希望臺灣進口美國生產的農畜產品。當時民眾對於美國因狂牛症而產生的食安疑慮,讓執政的國民黨政府在決定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之後,導致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辭職。

江啟臣說,開放含俗稱瘦肉精的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自然也影響國內政治,因為臺灣也是以選舉取得政治正當性的民主國家,政黨與政治人物有責任積極回應民意。他說,臺灣倚賴養豬為生的民眾也不少,開放豬肉進口除了需顧及食安之外,也要考慮對國內產業的影響,這是為什麼韓國總統面對美國要求韓國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時,李在明明確表示如果開放,他也就準備下臺。他說,據他的瞭解,開放美國豬肉進口,也在這次臺灣跟美國的貿易談判中,主要是因為美國認為標示美豬是對美國產品的歧視。江啟臣強調,政府面對我國重要盟友日本政府要求開放核食,其實跟政府面對美國要求開放牛肉、豬肉是一樣的情況,不管是那個政黨執政,在民眾對食安的重視跟臺灣的外交需求的滿足上,都必須適切拿捏。

演講結束之後的提問時間,參加講座的師生踴躍提問,參與臺灣跟美國簽訂的領航計畫來校選讀的美國籍學生羅福山針對美國總統川普進行的「關稅戰」對美國國內政治及人民生活的影響為何提問,另一個提問則是請江啟臣分享,若他有機會領導國家,對於今天演講中所討論的這些議題,他會怎麼做?江啟臣說,身為一個領導人,是以幕僚提供的分析資料為基礎,做出決策。在臺灣面臨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之下,一定是以「臺灣優先」為原則追求「國家利益」。他接著說,現實主義還是主宰著國際關係思維跟幾乎所有國家的外交政策,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該硬的時候要硬,該軟的時候要軟,該和的時候要和。」

儘管行程緊湊,江啟臣仍於會後跟學生們熱切交流,面對學生所提的許多未包含在演講主題中的問題,包括國民黨產生新主席、2026年地方選舉跟2028年大選等,他都無所不答。原訂一個小時的講座,因為交流熱烈而進行了一個半小時才結束。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