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跨海走進瀨戶內藝術群島 政大EMA學生以田野實踐所學

日期 : 2025-10-23 單位 : 秘書處
【校訊記者鄭孟佳報導】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以下簡稱EMA)於10月18日在傳播學院李瞻講堂舉辦「2025國外見習成果發表會」,由七組學生分享赴日本香川縣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研究成果。這堂課程不僅讓學生跨越國界,更讓他們跨越教室與大學的界線,從理論學習走向田野實踐。

課程由廣電系教授陳儒修帶領,交予112級同學規劃見習地點,並要求每位修課學生需個別或組隊,擬定研究主題。本次國外見習除前往「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之外,更由香川大學地域經營研究所所長中村正伸牽線,媒合EMA及香川大學碩士在職專(以下簡稱GSM,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的研究團隊,讓GSM的「學伴」與EMA同學共同前往瀨戶內海各個小島考察,融合學術研究與文化交流。

見習團於7月29日至8月5日期間,參訪了小豆島、直島、男木島與女木島等地,共產出七份研究報告。研究主題橫跨地方創生、藝術行銷、文化保存與海上醫療等面向,學生們從個人興趣與好奇心出發,嘗試以研究者的眼光看見在地脈絡,透過深度訪談及資料收集,展現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運用。

陳儒修指出,本課程早在年初便開始準備研究主題、聯繫在地窗口等前期工作。「這個課程規劃,不是一個閉門造車,躲在教室裡面跟老師討論或收集資料就夠了,它要不斷往外outreach(拓展)。」而陳儒修也強調,八天七夜的見習目的在驗證課程理論,本次的見習報告中,便有不少人引述了課堂中的概念,陳宜秀老師也隨團協助、指導,使得課程更為精實。

發表會上有多位學生分享國外見習的所見所學。111級學生陳禹函以〈和三盆糖的文化再現〉為題,深入探討瀨戶內地區傳統糖品的文化意義及產業困境。本就在日本生活一年的他,以自身興趣出發,親自走進糖廠體驗製作過程,也訪談地方文史工作者與觀光單位。他表示,國外見習與其他課程最大的不同,是能真正走進田野現場,並與當地大學合作完成調查。

而112級學生葉宛玲則以〈當代藝術的跨領域合作趨勢〉為主題,分析瀨戶內藝術祭如何串聯地方政府、企業與藝術家。葉宛玲在本次見習過程中收穫豐富,從業於藝術領域的他說道:「為什麼要做這個研究呢?其實是希望用職人的身份師法卓越的實際案例。」他指出,未來也可以把類似的模式,運用在世界各地的藝術研究中。

除了藝術與文化研究外,也有學生將視野放在社會層面。112級孫婉華於本次見習中研究偏鄉醫療議題,他分享本次研究遇到最大的困難,便是不曉得如何將偏鄉醫療和傳播領域結合。然而孫婉華受到日劇《海上診療所》所啟發,決定研究巡迴醫療船。「我一直對偏鄉醫療很有興趣,剛好瀨戶內海有許多小島,他們也有偏鄉醫療的需求。」他說,自己想知道現實和戲劇呈現的差異,「這樣的不一樣造成什麼挑戰?」孫婉華大方分享自己跟著醫療船巡迴時的經驗,不時引起臺下聽眾哈哈大笑。

陳儒修稱讚本次參與見習的同學,雖然背負工作或家庭的壓力,仍表現出高度的熱忱。本次見習與以往不同之處,在於國外發表時必須全程使用英文,陳儒修說:「雖然他們可能在表達上面不是很完美,但他們努力把所得到的心得完全的展現在那個會場上面,我非常感動。」

本屆「2025國外見習成果發表會」在精彩的分享中邁入尾聲。陳禹函建議未來想修習國外見習課程的學弟妹,盡量挑選自身有興趣的主題做研究;孫婉華則鼓勵大家「趕快報名,事不宜遲」,他強調,這堂課可以讓學生理解更多觀點、接觸不同的文化。「國外見習」一直是碩專班的亮點課程,下一屆國外見習課程也即將以韓國釜山為學習場域,老師們期待引領EMA學生將研究帶入真實場域,深化學術與實務的結合,培養具國際視野的傳播人才。

圖/文 : 鄭孟佳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