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科智所晨光學術對談】學術出版的迷宮與挑戰——Pasha Mahmood 教授談研究者的專注與堅持
【科管智財所訊】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於10月17日舉辦「晨光對談」活動,邀請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 Pasha Mahmood,以〈學術出版的迷宮與挑戰〉為題,與師生分享論文發表的心路歷程與研究經驗。活動於商學院912-2研究室舉行,現場氣氛熱烈,討論充滿啟發與深度。
Pasha 教授為哈佛大學博士,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研究聚焦跨國企業與在地企業於新興市場中的策略互動,同時擔任世界經濟論壇國際專家小組成員與東協轉型地圖共同策展人。他曾任職於芝加哥 Gemini 管理顧問公司,並於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一橋大學及聖加侖大學任教。其研究成果刊載於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Management Scienc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等國際頂尖期刊。其中,探討孟加拉金融科技公司 bKash 的個案研究,更榮獲 2021 年 Ivey Publications「最佳銷售個案獎」。
在分享中,Pasha 教授回顧自己二十餘年的研究旅程,談及學術出版的挑戰與心境轉折。他指出,研究的困難多半來自注意力的分散,而非能力不足。研究者必須先釐清「是什麼正在干擾我」,才能重新聚焦於真正重要的問題。他強調,唯有深入了解期刊運作方式與學術社群脈絡,研究者才能有效規劃進度與掌握投稿節奏。許多成功的學者往往同時維持數篇論文在不同階段進行,以確保研究思考的延續與產出的穩定。
談到投稿策略時,Pasha 教授建議研究者根據主題焦點、方法取向與讀者群特性選擇合適的期刊,並同時運行「挑戰型」與「穩健型」投稿,以平衡風險。他提醒,審稿意見不應視為挫折,而應視為研究深化的契機。學者應以條理分明的方式逐條回應,清楚說明修訂的邏輯與依據,使論文更具說服力與嚴謹度。
他進一步指出,學術研究的核心在於提出有意義的問題與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研究問題應兼具新穎性與重要性,能夠回答「這個議題為何值得探討」。合作夥伴則應重視理念契合與互補信任,而非名氣。Pasha 教授特別強調建立學術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的重要性,鼓勵研究者積極參與學術會議與工作坊,透過互動獲得靈感並掌握領域趨勢。
他以兩句話總結研究者應有的態度:「Protect your heart」與「Respect your work」。前者象徵在面對拒絕或批評時保持韌性,不讓外界評價動搖熱情;後者則提醒學者尊重自己的努力與成果,相信研究的價值。退稿並非否定,而是引導思考與改進的過程。唯有在反覆修訂與思考中,研究者才能逐步深化洞見與厚度。
此外,Pasha 教授也分享自身對產學結合的觀察。他認為,學術研究若能貼近實務問題,將更能展現綜效(synergy),使理論更具解釋力與應用性。企業個案讓研究者看見理論的侷限,而現場資料則提供新的分析視角,促進學術與產業間的知識流動。
交流過程中,師生踴躍提問,討論圍繞研究進度安排、投稿經驗及職涯規劃等議題。Pasha 教授以坦率且幽默的態度回應,分享他在多次退稿後重新出發的經驗,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調整研究方向。現場氣氛融洽,參與者從此次分享中獲得實質啟發,對學術發表與未來學術之路有更清晰的理解與信心。
活動尾聲,科智所所長莊弘鈺感謝 Pasha 教授分享,讓師生更深入瞭解國際學術出版的運作,也激發研究者重新思考如何在挑戰中保持專注與信念。莊所長表示,科智所未來將持續推動跨國學術合作,促進知識交流與研究能量的延展,強化與國際學界的連結。
撰稿: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