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校友】滾石精神,青春迴響 華語流行音樂推手段鍾沂
【校訊記者王怡芳報導】
從李宗盛、伍佰、陳淑樺、任賢齊、梁靜茹,到五月天與頑童......這些豐富青春記憶的名字,都與滾石唱片緊密相連。自1980年創立以來,滾石以優質內容引領華語流行音樂,奠定臺灣在樂壇的核心地位。本校財稅系校友、滾石國際音樂創辦人段鍾沂,正是讓石頭開始滾動、推動華語風潮的幕後推手。
「我不是財稅系的好學生,倒是跟新聞系同學混得很熟。」回憶大學時期,熱愛藝術的段鍾沂經常待在采虹美術社,被戲稱為「政大美術系」學生。雖然主修財稅,他卻花更多時間選修新聞系課程,投入班刊編輯出版。他笑說,政大的青春歲月深刻影響了他,這些經驗化為日後經營文化產業的直覺與品味,為創辦《滾石雜誌》等刊物奠定基礎。
談起創業歷程,段鍾沂自認不是典型的「成功企業家」。畢業後既未考上公職,也未進大公司,但對雜誌、音樂與電影的熱愛,讓他意外踏上創業之路。「我們不專業,但我們有興趣。」雜誌出版雖讓他一度背負債務,卻也鍛鍊出市場敏銳度與品牌思維,最終將他帶入唱片產業,開啟臺灣流行文化的「滾石時代」,締造華語音樂高峰。
「滾石是一種集體成就。」段鍾沂召集志同道合的製作人、歌手與音樂人,共同打造無數經典傳奇。青春時期深受「嬉皮文化」影響的他,始終帶著浪漫與任性。在他眼中,滾石不是制式的商業機器,而是一間「允許犯錯的公司」,是一個承載夢想的「時代舞臺」。只要誠實、願意相信,每個人都能在嘗試中創新與試錯。
「當你有選擇時,就應該選擇對的事。」段鍾沂認為,滾石能成為一代人的青春記憶,不只是因為歌曲動人,而是它喚起了一種情感。當初簽下羅大佑,發行首張專輯《之乎者也》,正是因為他們相信音樂需要有對抗與憤怒。這樣叛逆又浪漫的精神,讓滾石在當時校園民歌純樸且溫暖的氛圍中,滾出一條獨特之路。
「不要只是循著習慣,而是追尋能讓你充滿熱情的夢想。」十多年前,段鍾沂重返母校授課,希望將經驗傳遞給學弟妹,鼓勵大家勇敢選擇熱愛的方向。他說:「我不想去改變世界,但我想在事情發生時,能參與其中,貢獻一點力量。」憑著這份信念,讓他在音樂、科技、媒體、教育等不同領域持續前行,正如滾石精神般,不斷滾動,保持誠實與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