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原資中心114年第三次工作會議 盼助原民學生安心就學



【校訊記者吳妤潔報導】
北區區域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以下簡稱北區原資中心)114年第三次工作小組會議,今(9)日在國立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國際會議廳舉行。會議邀請到北區原資中心各夥伴學校,進行業務計劃報告及小組討論。學務長蔡炎龍也代表本校出席會議,展現本校對原民教育的重視。
國內區域原資中心以辦理、推廣全國性原住民族教育事務為宗旨,透過區域聯盟串聯教育、活動與輔導資源,定期召開工作會議並辦理原住民族文化及學生輔導增能活動,促進各校原住民族事務交流。北區原資中心由輔仁大學擔任主召學校、國立體育大學為副召,目前已全數號召北區63所大學和3所專科學校於校園設立原資中心。
輔仁大學學術副校長兼原資中心主任王英洲認為,目前在推動原資中心業務上面臨最大的挑戰,在於各校原資中心主任多由學務長或教授兼任,本身工作繁忙,有時可能無法投入相關活動。因此,北區原資中心推出一系列增能課程,也將工作小組會議帶至各校舉辦,邀請中心主任參與。「主管要知道(問題),才能整合資源、陪伴原住民學生,讓他們穩定就學。」王英洲說道。
本校原資中心設立於民國105年,並由蔡炎龍學務長兼任中心主任。蔡炎龍在會議上特別分享,父親當年因幫助紅葉少棒赴臺北比賽,而獲得紅葉村給予布農族族名Aziman(阿里曼),打趣說自己雖是漢人,但至少是「有族名的人的兒子」。
蔡炎龍提到,政大一直致力於創造公平、多元、共容(Equity, Diversity & Inclusion)的EDI校園,希望所有學子都能安心完成學業,因此也盡力推動原民教育。去年,極具原民意象的「竹屋」搭建成形,過程雖歷經困難,仍在師生不懈的努力下完工,學生也從中更加認識原民文化。
放眼未來,王英洲表示,北區原資中心除了將持續協助原住民學生在大學穩定就學、發揮所長,成為精英人才之外,他也期待全民原教能夠落實於校園,減少社會當中「微歧視」的發生,建構多元文化友善的環境。蔡炎龍則期許,通過小組會議,各校原資中心得以相互借鏡經驗和支持,讓校內原住民學生能夠安心學習,成為日後國家的重要棟梁,「只要我們有信念就能做好。」他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