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渡重洋開設跨域密集國際課程順利結業




【中文系訊】
中文系攜手日文系、韓文系,並與日本廣島大學、韓國高麗大學合作,於2025年8月24日至28日,在廣島大學共同開設「東亞文化的共融與和平」國際課程。計有來自廣島大學綜合科學部、高麗大學漢文學系,以及本校中文、日文、韓文三系學生,選修此門由三國三校五系師資攜手合作開設的跨領域、跨語文的國際課程。
8月24日上午始業式結束後,為期五日的課程正式展開。課程講題涵蓋宗教、文學、歷史與文化交流等面向:由廣島大學荒見泰史教授講授「宮島:神佛共融的信仰世界」,楊柳教授講授「平山郁夫與絲綢之路」,高麗大學楊沅錫教授講授「韓國古典英雄小說中的戰爭與和平」,政治大學日文系鄭家瑜教授講授「從白村江之戰看古代日本的革新」,韓文系陳慶智教授講授「日治時期朝鮮人的日、臺旅遊經驗:以文化衝擊、文化接受為中心」,林侑毅教授講授「十七世紀通信使所見朝鮮被擄人及其後裔」,中文系涂艷秋教授講授「日僧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的新羅」,楊明璋教授講授「一船明月一帆風:日韓僧、使的唐人『詩』友聯誼網」。講題大抵圍繞著東亞各國接觸、碰撞,進而遷移、交流,交會出共融與和平,同時也呼應廣島和平紀念式典80周年。
為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對本國際課程有更為立體的體悟與學習,8月27日在廣島大學荒見教授的導覽下,至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及宮島進行文化參訪、田野調查。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矗立的原爆遺跡、資料館展出的史料照片,均昭示著戰爭的殘酷,烙印著記憶的傷痛,而悠揚鐘鳴更顯和平的彌足珍貴。日文碩屈同學表示:「能生活在這和平的年代是莫大的幸運,而這份幸運竟是無數條生命換來的,我們更應守護這得來不易的和平。」中文碩蔡同學則表示:「願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以紀念館來緬懷、祈求逝者安息,而是走向互信互賴、理解與包容彼此的每一次生命的交會。」而於宮島的田野調查,師生們謁訪豐國神社、嚴島神社、大願寺、大聖院等具有歷史的神社、寺院,尋訪彌山山上遺留的山岳信仰遺跡。
課程最終為分組發表會及授課教師講評。來自不同國家、校系的組員們,透過分組討論,互相交流,激盪創意,合力完成小而美的分組發表。同學們表示除了能延伸探索漢字文化圈共融的文化特質外,於語言、跨領域的學習,也有深刻的體驗。
廣島大學荒見泰史教授於結業式,以「雖千里相隔,猶共一輪之明月,願此月光長照心田,使友情不絕,學問日新,永守和平,共證寰宇之安寧」為本國際課程做總結,充分標舉本課程跨文化、跨領域的核心價值。本課程不但推進學術共融的新境界,也提供學生跨領域思考與學習的機會,讓同學們重新找回屬於自己卻陌生的文化,也締造友好的臺、日、韓交流關係,搭建起漢字文化圈共融的橋樑,讓語言、文化的傳播與和平共融在同學心中埋下種子,同沐於皎皎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