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113學年度傑出校友】「讓故事發光的人」 艾美獎最佳片頭設計左家琪的人生敘事術

日期 : 2025-05-19 單位 : 秘書處

【校訊記者呂羿穎報導】

「藝術是傳達自己的理念,設計則是為別人說話,我選擇透過設計幫別人說好故事。」這是左家琪談到設計之路的開端時給的定義。就是這份細膩詮釋故事的能力,讓政大廣告系畢業後走進動畫設計領域的左家琪,一路斬獲無數大獎肯定,更兩度拿下艾美獎最佳片頭設計。

從「無心插柳」開始的設計之路

大學畢業後,左家琪赴美就讀著名的設計學院 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某次修課時選到場景設計課程,激發了她探索不同視覺敘事的可能,連帶廣泛學習到西洋建築歷史與透視做圖的技能。畢業展覽時,左家琪也把相關作品一同展示,沒想到正巧被第一份工作的老闆一眼相中,直接邀約加入電影片頭製作,讓她笑稱自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那部電影是《諾亞方舟》(Noah),片頭要呈現一個科學版本的創世紀。」左家琪負責的部分是把地球生命的起源的概念視覺化——從恆星爆炸、火山噴發,到恐龍進化與生命繁衍,全都濃縮在短短幾分鐘內。對一位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來說是挑戰,但她認為,只要平時練習夠多,便不會感到過於困難。

設計,是理解故事的開始

製作《諾亞方舟》後,左家琪的職涯路徑仍圍繞著視覺敘事,各類型的視覺設計都有做過。左家琪始終堅持用高標準去對待每一個專案,當被問及哪部作品最具挑戰時,她笑說不論是電影、影集還是遊戲開場都一樣,「最重要的還是背後的故事,只要背後有故事,就值得被用最好的方式說出來。」

談到創作流程,左家琪表示:「我們通常會拿到完整劇本,先了解世界觀,再透過資料蒐集與視覺發想,進行溝通與提案。」視覺設計在這其中的角色,便是轉譯這個世界,讓觀眾能在幾秒鐘內進入故事的脈絡與氛圍。

運用創意理解與轉譯,AI也能成為強大助力

外界常以為創意與客戶需求是對立的兩端,必須互相權衡、妥協。但左家琪不這麼認為:「其實我們的創意就是要幫助他們講好這個故事,所以這兩者本來就是同一件事。」她認為,設計師最需要具備的,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而是「同理心」。唯有設身處地思考觀眾與客戶的感受,才能真正做出既有創意、又具溝通力的作品。

在談到AI對影視產業的影響時,左家琪則以一貫的務實態度回應。她坦言,AI無疑是一個有趣且強大的新工具,但它並不會憑空創造故事內容。「如果真的想拍電影,應該先學會怎麼把故事說好,因為AI只是輔助,不是創作的主體。」左家琪補充道:「是要用AI幫我們拍電影,不是我們幫AI拍電影。」

設計人生的起點,從勇敢開始

左家琪也語重心長地提到語言的重要性,這不只是為了進入國際職場,更是為了能跟世界對話。「臺灣人可以同時閱讀中文和英文的資料,這兩個加起來幅員廣闊,是很大的優勢。」她點出,在學習語言時,同時培養用世界的尺度思考問題的習慣,將在未來帶來無形的助力。

對於仍在尋找方向的年輕學子,她也給出溫暖鼓勵。「感到迷惘太正常了,我們當年連填志願都迷惘呢!」她笑說。但她也鼓勵大家,如果現在有想投以熱情的事,就勇敢去做。無論是畫畫、做音樂還是拍片,只要願意動手開始,總有一天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在創意產業的旅程中,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一步步實踐後的回頭一望。而左家琪,正以自身的經歷,持續說著一段關於勇氣、創意與堅持的故事。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