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所邀請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林郁淳 談中國企業數位化轉型



【東亞所訊】
東亞研究所(以下稱東亞所)於5月2日舉辦專題演講,邀請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數智化戰略規劃部高級總監林郁淳,以「經濟變局中的企業數字化轉型:2010年至今中國企業的經驗與啟示」為題進行中文專題演講。本次演講由本所所長劉致賢教授主持,吸引本校和外校跨科系師生到場聆聽。
林郁淳就中國企業數位化的過程分成四個階段,並將其過去在中國企業任職的觀察融入演講中。在進入四階段的討論前,林郁淳表示,過去有數個關鍵事件促進數位化轉型,例如金融危機、淘寶雙11、中國統計局納入數位經濟統計、發放4G牌照和微信支付寶普及、新冠疫情等,推動中國企業進入數位化時代。
首先,在 2010 至 2015年階段一的數位化啟蒙與流量紅利階段中,林郁淳指出,在實體經濟放緩及政府對數位經濟的投入,促使蘇寧易購和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崛起,以及滴滴出行和大眾點評等生活服務的推出。
其次, 在 2015 至2020年為第二階段的中臺建構與平臺經濟階段,重點在系統整合。隨著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的「雙中臺」架構,以及雲原生發展,促進家電產品美的提升庫存、訂單處理和供應鏈效率,凱德星商場則更能掌握消費者消費型態,透過積分、發券等促銷方式「鎖住」用戶。
2020 至 2023年,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實體商品零售佔比增加、製造業一度高達8成停工,進入第三階段以「硬科技+軟協同」為核心的生態重構與韌性增強階段。林郁淳以凱德星電商為例,透過程式升級提升非用戶觸及率與會員加入,協助實體營運企業轉向線上;復星集團則採用「匯」、「通」、「黏」、「通」四種策略,建構多元協同的數位化生態系統,跨足中醫、旅遊、航空與銀行等產業,提升營運效率與顧客體驗。
2023 年至今為第四階段——大模型驅動與智能躍遷,受到生成式AI、全球化競爭與數據資產化影響,以「AI 原生」為核心,重構業務流程與商業模式。林郁淳以她任職的蒙牛企業為例,運用AI健康管理打造AI營養師,成為中國首個獲官方認可、應用於營養健康領域的2C產品,不僅補足中國營養師400萬人的缺口,也促進食品飲料業的創新模式。她表示,AI有助於企業在多方面提升效能。
林郁淳總結指出,企業始終處於轉型之中,關鍵在於是否能掌握環境變化,善用技術與政策紅利。她強調,數位化轉型不只是技術或數據的問題,更是對整體業務架構的重新設計;成功轉型需自上而下的意識引導,並結合自下而上的實際推動。最終,轉型的核心在於人與機器的協作,而非競爭。
在問答環節,師生就中國企業數位化、日常應用與資訊安全等議題提問。林郁淳表示,演講中僅列舉部分案例,實際上也有不少失敗經驗。她指出,兩岸在數位使用習慣與資安意識上存在差異,臺灣學生較難理解中國對數位化的高度需求。此外,中國採用線上與實體並行的零售策略,實體門市常提供更多促銷優惠。儘管數位化快速發展,政府、企業與法律界正積極投入研究,以防技術濫用與違法行為。
劉致賢所長最後補充, 本所在5月12日中午有一場英文演講活動,歡迎有興趣的同學密切關注東亞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