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年度優秀學生系列報導 以公共服務實踐知識力量
【學務處課外組訊】
本校113學年度「優秀學生獎學金」已揭曉,共有多位政大學子憑藉卓越表現脫穎而出,每人可獲新臺幣15萬元獎勵。該獎學金由新聞系校友魏明光先生設立,並依據政大優秀學生遴選辦法評選,期望鼓勵具學術潛力、社會關懷與實踐力的政大學子,持續拓展影響力,成為同儕的榜樣。
本系列報導已介紹多位獲獎學生,包括在AI研究、新聞實踐與教育公平等領域表現優異的政大學子。他們勇於探索、關注社會議題,展現出政大人「知識與行動並進」的精神風貌。本篇將聚焦以「陪伴」、「實踐」與「連結」為核心理念,深耕公共服務與社會參與的學生代表。他們走入社區、深入人群,將所學落實於生活現場,持續為社會帶來溫暖而堅定的正向力量。
這份獎學金不僅是對獲獎學生努力與成果的肯定,更彰顯政大對學術發展與社會實踐的高度重視。期盼這群優秀學子能在未來旅程中持續發揮影響力,結合專業知識與行動力,推動社會前行,為世界注入更多希望與可能。
公行四 施彥廷
「我們的陪伴,真的填補了他們的空白。」施彥廷說道。從高中參與偏鄉教育小論文計畫開始,他便對教育資源不均的議題產生關注。進入政大後,他選擇用實際行動延續這份關懷,加入IC部落服務社,將「陪伴」視為核心價值,貫穿每一次服務的過程。身為活動總召與社長,施彥廷的領導風格溫和而細膩。他習慣先觀察再行動,以沉穩的語氣建立信任,以縝密的思考規劃每一步。他重視社員的感受,更關心孩子們的回應。他常說:「我們不只是辦活動,而是走進他們的生活。」因此,他經常鼓勵社員在營隊結束後,持續與孩子保持聯繫。他相信,真正的影響來自長期的陪伴,而非短暫的感動。
即將畢業的施彥廷,依然不願停下腳步。他希望未來能投入與教育或社會影響力相關的工作,無論是非營利組織還是政府部門,都在他願意嘗試的範圍內。他說:「我想做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他始終如一的選擇與實踐。他坦言,未來的路不會輕鬆,但他會繼續以「陪伴」為信念,將一路走來的經驗與初衷,轉化為推動社會前行的力量。「陪伴從來不是單方面的給予,我們也是在過程中被填補的那一方。」施彥廷用腳步丈量距離,用時間編織關係,在一次次的相遇中,讓陪伴成為真正的力量。他以堅持與溫柔影響孩子,也悄悄感染身邊每一個人。
法律四林建堯
「雖然唸書可能不是我整天的第一優先,但一定會是我完成的最後一件事。」來自法律學系四年級的林建堯,在雙主修會計系與輔修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的同時,仍在課業上表現優異。他靈活切換課業與社團活動,不讓學習侷限於教室之內。大一升大二時,他為突破學習框架選擇輔修風管系,並因對初級會計課程產生興趣,大二升大三時申請會計雙主修。他笑說當初的選擇有些「誤打誤撞」,但如今看來不僅拓展了學術視野,也為職涯方向帶來新啟發。
除了課業上的投入,林建堯也積極參與社團,展現對公共服務的熱忱。他曾加入法律服務社與登山社,透過實務經驗體會知識的社會價值。在法律服務社中,他曾接待一位受冷氣機噪音困擾的當事人,對方邊哭邊訴說失眠多年所帶來的痛苦,「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原來自己能用所學真正幫助別人。」而在登山社與展翼基金會合作的「陪視障者登山」活動中,他擔任引導者,細心描述路況,協助視障朋友穿越山徑,「當他們扶著我,那是一種真實的信任與連結。」這些經歷不僅加深他對人的理解,也強化了同理與溝通能力。展望未來,林建堯希望結合法律與商業知識,前往商學院深造,拓展多元職涯可能。他說:「我相信,無論是法律訓練讓我具備的邏輯與表達還是社團服務歷程所帶給我的行動力,都將成為我前進路上最珍貴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