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否有南島外交? 國發所邀英國學者演講





日期 :
2025-04-25
單位 :
國發所
【國家發展研究所訊】
「臺灣有南島外交嗎?(Is There Such Thing As Austronesian Diplomacy)」國發所Democracy and Democratisation in East and South Asia課程於4月23日邀請英國學者 Niki Alsford教授,針對臺灣南島外交及其影響進行演講,由授課老師魏玫娟主持。
Alsford為本校社科院亞太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International Master’s Program in Asia-Pacific Studies, IMAS)前身臺灣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International Master’s Program in Taiwan Studies)校友,此行應社科院之邀返校參與多項活動,並受邀至本所進行課程講座。Alsford現為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亞太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ies of Asia-Pacific,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United Kingdom)教授兼所長,為臺灣與南島研究專家。
在討論「臺灣是否有南島外交?」之前,Alsford認為應該先就外交的定義進行說明。他以偶戲為比喻,將外交定義為國家之間進行協商談判的藝術與實踐,並進一步細分各種外交,包括以經貿為主的經濟外交、軍事互動為主的軍事外交、以文化交流為內涵的文化外交。
Alsford接著指出,「南島」(Austronesian)主要指的是南島民族使用的「語言」或「語系」(language family),主要分布於臺灣、海洋東南亞國家(菲律賓、印尼)、大洋洲、馬達加斯加。他說,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人類學的研究,臺灣是南島語言向外擴展的重要起源,這也是臺灣有別於長期以來主流的「大陸敘事(continental narrative)」的「海洋敘事(oceanic narrative)」建構的基礎,強調臺灣主體與中心並面向海洋。
關於臺灣是否有南島外交?Alsford說有,但主要是以南島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為核心的文化外交,同時也有南島學術研究交流,相關事務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跟外交部負責。他指出,南島論壇即是以南島研究為主的國際論壇。至於外交成效,Alsford說,除了跟臺灣南太平洋島國友邦的交流合作之外,紐西蘭毛利電視臺跟臺灣原住民電視臺之間的合作則是建立跟非邦交友好國家互動關係很好的例子。
演講最後Alsford也提醒,強調臺灣為南島語言中心的文化外交敘述,需避免出現所謂文化霸權的樣態。他舉國際學者Joseph Nye所提出的著名的「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的定義「形塑其他人偏好之能力(the ability to shape the preferences of others)」為例,認為外交若以「形塑(shaping)」他人為目的,往往會變成霸權行為。他也強調「人民外交(people to people diplomacy)」是外交的基礎,也是理想的外交形式。
問答時間參與講座的師生針對臺灣的南島外交與國內以轉型正義跟民族自決為目的的各種原民運動之間的關係、中國以孔子學院進行文化外交的成效及其對臺灣文化外交的回應等議題提問。Alsford說,臺灣的南島外交主要是促進國內原住民族與南島國家原住民族之間的交流為主,因此它與臺灣內部的各種原民運動之間的關係並不清楚,但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至於中國是否對臺灣在他國的文化外交有所回應,Alsford以英國為例指出,通常中國駐英機構只是參與跟觀察。他說,一個有趣的例子是他們所的韓國研究學程之前跟韓國國家博物館合作進行韓國文物展覽時,包括一幅上有漢字的畫作,中國駐英國機構人員要求撤下該幅畫作因為上有漢字。講者與參與師生之間的討論熱烈,於活動結束後繼續。
「臺灣有南島外交嗎?(Is There Such Thing As Austronesian Diplomacy)」國發所Democracy and Democratisation in East and South Asia課程於4月23日邀請英國學者 Niki Alsford教授,針對臺灣南島外交及其影響進行演講,由授課老師魏玫娟主持。
Alsford為本校社科院亞太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International Master’s Program in Asia-Pacific Studies, IMAS)前身臺灣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International Master’s Program in Taiwan Studies)校友,此行應社科院之邀返校參與多項活動,並受邀至本所進行課程講座。Alsford現為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亞太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ies of Asia-Pacific,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United Kingdom)教授兼所長,為臺灣與南島研究專家。
在討論「臺灣是否有南島外交?」之前,Alsford認為應該先就外交的定義進行說明。他以偶戲為比喻,將外交定義為國家之間進行協商談判的藝術與實踐,並進一步細分各種外交,包括以經貿為主的經濟外交、軍事互動為主的軍事外交、以文化交流為內涵的文化外交。
Alsford接著指出,「南島」(Austronesian)主要指的是南島民族使用的「語言」或「語系」(language family),主要分布於臺灣、海洋東南亞國家(菲律賓、印尼)、大洋洲、馬達加斯加。他說,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人類學的研究,臺灣是南島語言向外擴展的重要起源,這也是臺灣有別於長期以來主流的「大陸敘事(continental narrative)」的「海洋敘事(oceanic narrative)」建構的基礎,強調臺灣主體與中心並面向海洋。
關於臺灣是否有南島外交?Alsford說有,但主要是以南島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為核心的文化外交,同時也有南島學術研究交流,相關事務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跟外交部負責。他指出,南島論壇即是以南島研究為主的國際論壇。至於外交成效,Alsford說,除了跟臺灣南太平洋島國友邦的交流合作之外,紐西蘭毛利電視臺跟臺灣原住民電視臺之間的合作則是建立跟非邦交友好國家互動關係很好的例子。
演講最後Alsford也提醒,強調臺灣為南島語言中心的文化外交敘述,需避免出現所謂文化霸權的樣態。他舉國際學者Joseph Nye所提出的著名的「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的定義「形塑其他人偏好之能力(the ability to shape the preferences of others)」為例,認為外交若以「形塑(shaping)」他人為目的,往往會變成霸權行為。他也強調「人民外交(people to people diplomacy)」是外交的基礎,也是理想的外交形式。
問答時間參與講座的師生針對臺灣的南島外交與國內以轉型正義跟民族自決為目的的各種原民運動之間的關係、中國以孔子學院進行文化外交的成效及其對臺灣文化外交的回應等議題提問。Alsford說,臺灣的南島外交主要是促進國內原住民族與南島國家原住民族之間的交流為主,因此它與臺灣內部的各種原民運動之間的關係並不清楚,但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至於中國是否對臺灣在他國的文化外交有所回應,Alsford以英國為例指出,通常中國駐英機構只是參與跟觀察。他說,一個有趣的例子是他們所的韓國研究學程之前跟韓國國家博物館合作進行韓國文物展覽時,包括一幅上有漢字的畫作,中國駐英國機構人員要求撤下該幅畫作因為上有漢字。講者與參與師生之間的討論熱烈,於活動結束後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