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與中美博弈 國關中心與東亞所邀請趙全勝解析



【國關中心、東亞所訊】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與東亞研究所(以下簡稱「國關中心」、「東亞所」)於2025年4月24日舉辦專題演講,邀請美國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亞洲研究理事會主席趙全勝教授,發表題為「川普2.0 與中美博弈」的中文專題演講。趙全勝教授的研究領域為比較政治學和國際關係,長期兼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也在全球各知名大學擔任客座講座教授。此次演講由東亞所特聘教授、國關中心主任王信賢教授主持,國關中心陳至潔副主任、蕭琇安副研究員、湯紹成兼任研究員、日本研究學位學程石原忠浩副教授、楊雯婷助理教授也全程參加。本次演講亦吸引各系所師長同學、在臺訪問學人、國外智庫研究學者及多位媒體記者共計70餘人踴躍參與。
趙全勝教授先以國際關係的研究思路作為引言,提出「兩上兩下」的概念:後冷戰時期的開始使得世界格局從兩極社會轉變為一極社會—蘇聯解體與美國獨大,而同時東亞兩大強權也面臨地位改變—日本因著廣場協議落得失落十年的悲觀經濟景況,而中國正步入經濟改革開放的腳步邁向經濟起飛。中國的經濟成長是有目共睹的,若用國民生產毛額來衡量後冷戰時期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的四國經濟,可見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從現況可以觀察中國的崛起威脅到美國的既有大國地位,因此在中美博弈的過程當中,有不少學者的研究認為兩國皆會面對到挫敗與崩潰,然而雙方尋求共處之道的過程是漫長且需要持續推進的。
從趙教授的觀察,美國在川普二度上臺前就已經有五點非常明顯的問題:高度分裂的國家與憲政危機、白人至上主義與種族歧視、槍枝毒品管控與邊境移民問題等政府治理能力的低下、貧富不均與通膨債務帶來的經濟衰退、軟實力的消退與麥卡錫主義的回歸。其中趙教授特別解釋到現今美國也正在步入國安氾濫化、麥卡錫主義再起的社會,美國司法部發起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也對學術研究領域造成打壓、加劇對亞裔美國人的種族歧視。然而美國仍有六方面的優勢:經濟總產值仍然領先、科技研發地位帶來軍事力量的領先、世界話語權與形塑全球輿論所帶來的軟實力彰顯、善於國際結盟的聯盟體系、面對全球政治的自我糾錯能力、爲因應產業空洞化而要求工業製造業供應鏈的回歸。
趙教授借用美國前任國務卿布林肯的發言來總結美國外交三政策:聯盟、競爭、投資,正是美國保有世界領先地位的三大關鍵。面對亞太地區與相近地緣國家進行聯盟、面對崛起國家如中國採取競爭、同時也要爭取世界產業迴向美國進行投資。趙教授觀察到現階段的美國與川普政府所想要領先地位是:全球霸權地位、軍事力量與安全力量保障國土安全與自由航行、金融領先地位、政治外交保持領先地位;而中國在崛起道路發展過程中所想要的國家利益是:大國相互尊重與和平共處、合作帶來雙贏,但不要踩到中國政治四條紅線:臺灣、民主人權、中國發展道路必須由共產黨領導、遏制經濟發展潛力。
至於「川普2.0」,趙教授解析川普將會如同他的前次總統任期任內主張「要讓美國再次偉大」一樣,因此他的政策路線可見得:世界與美國相比,美國要優先;外交與內政相比,內政要優先;硬實力與軟實力相比,硬實力要優先。至於中國與臺灣問題:軍售、代理人戰爭都是美國手中的臺灣牌。趙教授分析:若能用最小的成本帶來的最大效益,自然會是美國最樂見的選項,但這之中仍充滿著不確定性。中美對立之下,趙教授認為未來會有四個不會停止:中國軍事與經濟實力發展不會停止、大國權力移轉的過程不會停止、美國兩大黨對於打壓中國與運用臺灣牌的共識不會停止、中國現代化的決心—「毛時代的站起來、鄧時代的富起來、習時代站起來」不會停止。
在提問環節,趙教授回應中美雙方對於臺灣問題何嘗不想要避險,但避戰的關鍵在於雙方能否有所溝通,而臺灣在其中如何握有話語權,也是需要努力的地方。在川普2.0時代,不能小看川普對於政策實踐的野心與決心,不按牌理出牌的個性也使得國際政治充滿著不確定性。另外對於關稅戰的走向,趙教授認為中美雙方一來一往地課徵關稅將會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關稅戰絕對都會使雙方有所損失、且雙方都不會是贏家,應該要各退一步、共謀溝通與解決之道。
國關中心與東亞所將繼續舉辦中國大陸研究與國際關係相關領域的專題演講,歡迎師生密切關注東亞所與國關中心公告的演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