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思念祖父的筆觸 程寶珠撰書憶前教務長程天放




日期 :
2024-11-21
單位 :
秘書處
【校訊記者呂羿穎報導】
政治大學校園內曾有一棟「天放樓」,為紀念政大前教務長程天放對政大的貢獻而命名。程天放為政大創立新聞系,在政府遷臺後更出任首任教育部長,一生作育英才,影響無數學子。雖天放樓已拆除改建為資訊大樓,但程天放的孫女程寶珠感念祖父一世教養恩情,撰寫《學淵績懋 恩深似海:懷念程天放先生》一書,紀錄程天放在多舛時代下的正直身影。
為了撰寫傳記,程寶珠特地親赴政大,也聯繫復旦、四川、浙江等大學,感謝各校全力協助,讓她找到祖父許多寶貴的資料與照片。談起程天放對政大的貢獻,程寶珠透露,雖然祖父未曾與她詳細談及政大的事務,但高中及大學時,都曾隨祖父參加政大的校慶活動,感受到他與這所學校之間深厚的情感。除了政大還完整保存著祖父的回憶,在復旦大學校史館中,程寶珠也驚喜地發現祖父求學時,擔任五四運動學生領袖的珍貴影像。點滴片段逐漸勾勒出程天放的年輕歲月,讓程寶珠彷彿看到了那位意氣風發的青年,將家中嚴謹卻慈愛的祖父形象,與為國家社會奮鬥,懷有抱負的有為知識分子模樣疊合。
而程寶珠記憶中的程天放,始終是一位溫和、正直且極具涵養的人。她提及,祖父總透過生活中的小細節教導她,「祖父從不說教,而是以身作則。」記得有一次,祖孫倆去買書時店員多找了五塊錢,祖父堅持要她寫信將錢還給書店。傳記中也描述了與祖父共度的美好時光,尤其是他們一起散步的日子——他在漫步間娓娓道來《基督山恩仇記》或背誦《出師表》。這些故事對程寶珠而言,是童年最珍貴的回憶,也讓她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了程天放的價值觀。這樣的細節影響了程寶珠一生,成為她心中永遠的榜樣。
在程天放身上,程寶珠學到最重要的價值觀是誠實與正直。祖父嚴謹的作風、守時守信的品格深深影響著她。程天放每天清晨六點準時起床打太極,他曾告訴程寶珠,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應該持續充實自己,即便是退休之後,也要找尋有意義的事情來做。這些話語如今成了程寶珠的人生指南,也是她創作這本傳記的核心思想之一。在翻閱傳記時,程寶珠也說:「我花費不少時間校對照片出處及圖說正確性,不想對提供照片的人侵權。」祖孫倆相近的價值觀從細節中可見一斑。
回憶寫這本書的契機,程寶珠表示,對她而言祖父不僅是家人,更是影響深遠的恩人。在成長過程中,程天放的品格與家國情懷深深地影響著她,讓她決心以文字書寫祖父堅守的價值觀。此外,完成這本書處處皆是挑戰,光是回憶與資料蒐集就萬般不容易。程寶珠解釋,撰寫過程斷斷續續歷時十年,過程中面臨最大的難題是來自照片與手稿的數位化。將照片掃描再上傳到雲端對年輕人來說或許簡單,但對程寶珠而言,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學習的。回想這些一一克服難關的片段,她得到更大的成就也感到格外珍惜,認為正是這些過程磨練自己的心智,也代表著對這本著作至上無比崇敬的心意。
談到這本書的意涵,程寶珠希望讀者透過祖父的人生,理解到誠實與正直的價值,並感受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她相信,祖父那份對家庭、對國家的無私奉獻,能啟發每一位讀者從小事中培養自我價值,並將這些特質帶入生活之中。期許祖父高風亮節的典範,以及他對國家民族的貢獻和治學的精神,留給後代子孫永遠的緬懷和敬仰。
政治大學校園內曾有一棟「天放樓」,為紀念政大前教務長程天放對政大的貢獻而命名。程天放為政大創立新聞系,在政府遷臺後更出任首任教育部長,一生作育英才,影響無數學子。雖天放樓已拆除改建為資訊大樓,但程天放的孫女程寶珠感念祖父一世教養恩情,撰寫《學淵績懋 恩深似海:懷念程天放先生》一書,紀錄程天放在多舛時代下的正直身影。
為了撰寫傳記,程寶珠特地親赴政大,也聯繫復旦、四川、浙江等大學,感謝各校全力協助,讓她找到祖父許多寶貴的資料與照片。談起程天放對政大的貢獻,程寶珠透露,雖然祖父未曾與她詳細談及政大的事務,但高中及大學時,都曾隨祖父參加政大的校慶活動,感受到他與這所學校之間深厚的情感。除了政大還完整保存著祖父的回憶,在復旦大學校史館中,程寶珠也驚喜地發現祖父求學時,擔任五四運動學生領袖的珍貴影像。點滴片段逐漸勾勒出程天放的年輕歲月,讓程寶珠彷彿看到了那位意氣風發的青年,將家中嚴謹卻慈愛的祖父形象,與為國家社會奮鬥,懷有抱負的有為知識分子模樣疊合。
而程寶珠記憶中的程天放,始終是一位溫和、正直且極具涵養的人。她提及,祖父總透過生活中的小細節教導她,「祖父從不說教,而是以身作則。」記得有一次,祖孫倆去買書時店員多找了五塊錢,祖父堅持要她寫信將錢還給書店。傳記中也描述了與祖父共度的美好時光,尤其是他們一起散步的日子——他在漫步間娓娓道來《基督山恩仇記》或背誦《出師表》。這些故事對程寶珠而言,是童年最珍貴的回憶,也讓她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了程天放的價值觀。這樣的細節影響了程寶珠一生,成為她心中永遠的榜樣。
在程天放身上,程寶珠學到最重要的價值觀是誠實與正直。祖父嚴謹的作風、守時守信的品格深深影響著她。程天放每天清晨六點準時起床打太極,他曾告訴程寶珠,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應該持續充實自己,即便是退休之後,也要找尋有意義的事情來做。這些話語如今成了程寶珠的人生指南,也是她創作這本傳記的核心思想之一。在翻閱傳記時,程寶珠也說:「我花費不少時間校對照片出處及圖說正確性,不想對提供照片的人侵權。」祖孫倆相近的價值觀從細節中可見一斑。
回憶寫這本書的契機,程寶珠表示,對她而言祖父不僅是家人,更是影響深遠的恩人。在成長過程中,程天放的品格與家國情懷深深地影響著她,讓她決心以文字書寫祖父堅守的價值觀。此外,完成這本書處處皆是挑戰,光是回憶與資料蒐集就萬般不容易。程寶珠解釋,撰寫過程斷斷續續歷時十年,過程中面臨最大的難題是來自照片與手稿的數位化。將照片掃描再上傳到雲端對年輕人來說或許簡單,但對程寶珠而言,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學習的。回想這些一一克服難關的片段,她得到更大的成就也感到格外珍惜,認為正是這些過程磨練自己的心智,也代表著對這本著作至上無比崇敬的心意。
談到這本書的意涵,程寶珠希望讀者透過祖父的人生,理解到誠實與正直的價值,並感受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她相信,祖父那份對家庭、對國家的無私奉獻,能啟發每一位讀者從小事中培養自我價值,並將這些特質帶入生活之中。期許祖父高風亮節的典範,以及他對國家民族的貢獻和治學的精神,留給後代子孫永遠的緬懷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