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創新教學法熱潮 商學院辦暑期個案教學及撰寫技巧工作坊






【商學院訊】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8月29日到30日舉辦「暑假教師個案教學及撰寫技巧工作坊」,邀請長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兼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執行長于卓民,以及本院企管系名譽講座教授司徒達賢、教授彭朱如與副教授郭曉玲擔任為期兩天工作坊的主持人及與談人。期盼透過強大的師資陣容,提供教師豐富的個案教學及個案寫作訓練,再運用教學示範、實作練習等,向國內各大學院校教師推廣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式教學,共同激盪更多創新教學方法,一同教學相長!
本次工作坊以數位轉型為主題,特地邀請海榮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景輝蒞臨,進行自身案例分享,光華基金會執行長于卓民說明,此次採取個案組說明、討論組提問的形式,逐步地帶領現場教師撰寫個案,從中傳遞個案教學撇步。
從危機變轉機 中小企業數位轉型之路
「在海外設廠常面臨資訊不對稱的情形,該如何避免這樣的情形,自身公司建不建立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很重要。」徐景輝以自身海榮國際的經驗,有條不紊地進行個案背景的描述,點出對於海榮國際數位轉型關鍵的時間點。2018年,徐景輝因過往與代工廠的合作經驗,慢慢發覺總公司與代工廠資訊不對等的情形,而決議自己興建工廠,期許透過建立完善的制度,以減少往返中國大陸間的交通及人事成本,並隨時掌握工廠出貨情形與產品質量。
2019年,COVID-19襲來,「疫情對於我們這樣的企業影響很大,幸好我們2018年開始數位化。」徐景輝表示,因先前已將舊有的紙本資料進行數位化,並開始逐步建立數位系統,讓他們得以遠端了解工廠運作情況,疫情期間第一筆訂單毫無差錯,為海榮國際打了一劑強心針,更確立數位化的成功。在轉型的背後,有哪些決策點是值得成為個案與學生討論—是數位轉型對於企業的重要性,還是ERP系統的導入與否等?這些「關鍵」的討論皆成為本次工作坊的亮點!
從聆聽個案到發展個案教學 如何找到教學關鍵點?
「撰寫個案時,我們需要將各種考慮因素先列出,而基本的考慮因素有成本及效益。」在反覆地進行個案組說明、討論組提問後,于卓民開始運用海榮國際的個案,傳授現場教師個案撰寫的要素。于卓民透過拋出問題的形式,一步步引導現場教師們回答,以列出海榮國際數位轉型的成功關鍵點,及須考量的各項成本,如:時間、人力及金錢等。「我們在做數位化的時候還有個重點,要考量當地的文化和習慣。」徐景輝補充,針對各地的文化習慣,在自建管理系統時,需要因地制宜,才可達到最佳化的效果。
在于卓民講授同時,彭朱如則現場撰寫個案,並分享其個案撰寫的論述路徑。彭朱如說明,通常第一部分會以個案背景描述為主,點出此家企業的特性與面臨的挑戰;第二段則會進一步釐清其挑戰的因素,描述其利弊考量等,並需要將個案訊息巧妙地藏於內容當中,讓教學個案更貼近於現實,同時保有易讀性。
藉由討論提升教學力 如何帶領學生個案討論?
工作坊翌日,一開場由兩位教師(彭朱如、彰化師範大學人資所教授洪贊凱)針對海榮國際個案進行實際演練,為呈現實際的個案教學場面,當天亦有8位企研所同學至試教場次擔任學生角色,經由2位老師精彩的試教下,並由司徒達賢帶領個案教學的討論。現場有老師提問:「老師該如何培養學生在個案中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司徒達賢對此回應,「往往老師在問學生問題前,心中已有答案,只要順著答案不斷向學生提問即可。」他強調,找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時之間,而是循序漸進,「老師在課堂間的提問,可以引導學生的思想,往更深更廣的問題去思考。」
此外,有老師針對在國內進行全英授課的個案教學做提問,於美國普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在當地有兩年教學經驗的郭曉玲回應,「首先要了解學生修課動機,以及各自的背景。」郭曉玲以政大為例,因在校內全英授課的課程,有許多交換生,故他會特意將交換生打散於班級中的各組,且在課程安排上,會盡量降低單向授課,透過個案討論與活動激發學員針對特定主題深入地思考,同時促進不同觀點之交流互動與趣味性。
工作坊最後,彭朱如分享自身撰寫個案的心路歷程,「個案撰寫其實需要很長的時間,在剛開始時,不需要一下子就有清楚的論述路徑,可以透過不斷地修改,再精進個案內容。」彭朱如指出,透過兩天的工作坊,濃縮從個案的訪談、撰寫、補訪、釐清、精煉,再到最後的教學,一氣呵成這一路的流程,「這樣的過程對於老師們實屬難得,也相信個案教學對於較缺少實務經驗的學生,十分有幫助!」彭朱如期盼老師們可以透過個案教學的交流,不斷精進臺灣的個案教學方式,真正達到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