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學術薪傳精神 博碩士學位論文獎獲獎師生歡聚





日期 :
2024-10-30
單位 :
教務處
【教務處訊】
秋風颯爽、喜訊翩然而至,112學年度博碩士學位論文獎頒獎典禮雖展期至10月22日舉辦,仍不減獲獎者們參與熱情及風采。本屆共遴選6篇博士論文與13篇碩士論文,研究範疇包括文學、心理、法律、財政及資訊等專業。
頒獎典禮由校長李蔡彥主持,校長致詞表示,目前辦理全校性博碩士學位論文獎的學校為數不多,而本校自110年創辦獎項迄今仍持續舉辦,且不斷精進審查機制,讓各學院優秀的學位論文有機會在校內受到表揚,已成為政大的新創特色獎項。李蔡彥更以學位論文是突破創作焦慮的「戰利品」為喻,感謝獲獎指導教授耐心指導與陪伴,並肯定學生辛勤創發。
本次博士論文獲獎者、現於新加坡訪學的王彥博士因故無法親臨與會,在教學發展中心、傳播學院及秘書處溝通與協助下,順利以視訊方式參加,並由李蔡彥手持獎狀與二位指導教授,以線上、實體形式留下難得的師生跨海合影紀念。
博士學位論文獎邀請黃天偉博士及指導教授黃政仁代表致詞。黃天偉現已取得淡江大學教職,他感激黃政仁老師除在學期間每週撥空進行指導外,畢業後仍繼續提供修改論文建言,而會計學系、科智所及美國會計學會研討會的前輩與專家提供的回饋意見,促使自己確定研究方向且不斷精進。獲獎不僅代表過去努力獲得肯定,更是在未來學術研究道路上前行的重要激勵。黃政仁表示黃天偉為非會計科班出身的博士生,在學習態度上更為積極,每週均主動聯繫討論。此次獲獎並取得大學教職,是對天偉迄今努力的肯定。
碩士獲獎致詞代表朱喆晨碩士分享書寫論文的辛苦過程,也感謝指導教授陳佩甄對自己的鞭策和訓練,以及研究先進與台文所提供的學術資源。她感性表示非常慶幸能在政大渡過碩士生涯,也感謝評委會給予自己階段性研究作品的肯定。
另一位碩士獲獎致詞代表、現為豐逸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馬偉桓碩士表示很榮幸獲得獎項肯定,並感謝許政賢老師的指導、陪伴及不斷地鼓勵與關心,讓他在顛簸的寫作過程,能堅持熱忱完成論文。回顧學習的歷程,慶幸自己能完成學位論文,並期許在工作上能保有熱忱、繼續前進。許政賢則感謝論文獎評審委員對馬偉桓的肯定,也是對指導教授的祝福,並帶來馬偉桓的論文展示,幽默地提到自己獲獎是一種「不當得利」。再以李遠哲在美國求學到獲頒諾貝爾獎的軼事指出,指導教授對於學生除要指引學生研究的方向外,也需要放手讓學生獨立開創出自己的道路。馬偉桓寫論文也不是為了獲獎,撰寫過程中所經歷的磨練,將成為他未來工作正向發展的基石,以從容應對所有困境。
博碩士學位論文獎舉辦至今已有87篇學位論文獲得殊榮的肯定,已為政大優秀年輕學者提供學術加值平台。期待獲獎者能延續獎項獎掖後進及學術研究的薪傳精神,繼續積極投入研究與創新,在產學界各方面不斷挹注活水,開拓百年政大的宏偉版圖。
秋風颯爽、喜訊翩然而至,112學年度博碩士學位論文獎頒獎典禮雖展期至10月22日舉辦,仍不減獲獎者們參與熱情及風采。本屆共遴選6篇博士論文與13篇碩士論文,研究範疇包括文學、心理、法律、財政及資訊等專業。
頒獎典禮由校長李蔡彥主持,校長致詞表示,目前辦理全校性博碩士學位論文獎的學校為數不多,而本校自110年創辦獎項迄今仍持續舉辦,且不斷精進審查機制,讓各學院優秀的學位論文有機會在校內受到表揚,已成為政大的新創特色獎項。李蔡彥更以學位論文是突破創作焦慮的「戰利品」為喻,感謝獲獎指導教授耐心指導與陪伴,並肯定學生辛勤創發。
本次博士論文獲獎者、現於新加坡訪學的王彥博士因故無法親臨與會,在教學發展中心、傳播學院及秘書處溝通與協助下,順利以視訊方式參加,並由李蔡彥手持獎狀與二位指導教授,以線上、實體形式留下難得的師生跨海合影紀念。
博士學位論文獎邀請黃天偉博士及指導教授黃政仁代表致詞。黃天偉現已取得淡江大學教職,他感激黃政仁老師除在學期間每週撥空進行指導外,畢業後仍繼續提供修改論文建言,而會計學系、科智所及美國會計學會研討會的前輩與專家提供的回饋意見,促使自己確定研究方向且不斷精進。獲獎不僅代表過去努力獲得肯定,更是在未來學術研究道路上前行的重要激勵。黃政仁表示黃天偉為非會計科班出身的博士生,在學習態度上更為積極,每週均主動聯繫討論。此次獲獎並取得大學教職,是對天偉迄今努力的肯定。
碩士獲獎致詞代表朱喆晨碩士分享書寫論文的辛苦過程,也感謝指導教授陳佩甄對自己的鞭策和訓練,以及研究先進與台文所提供的學術資源。她感性表示非常慶幸能在政大渡過碩士生涯,也感謝評委會給予自己階段性研究作品的肯定。
另一位碩士獲獎致詞代表、現為豐逸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馬偉桓碩士表示很榮幸獲得獎項肯定,並感謝許政賢老師的指導、陪伴及不斷地鼓勵與關心,讓他在顛簸的寫作過程,能堅持熱忱完成論文。回顧學習的歷程,慶幸自己能完成學位論文,並期許在工作上能保有熱忱、繼續前進。許政賢則感謝論文獎評審委員對馬偉桓的肯定,也是對指導教授的祝福,並帶來馬偉桓的論文展示,幽默地提到自己獲獎是一種「不當得利」。再以李遠哲在美國求學到獲頒諾貝爾獎的軼事指出,指導教授對於學生除要指引學生研究的方向外,也需要放手讓學生獨立開創出自己的道路。馬偉桓寫論文也不是為了獲獎,撰寫過程中所經歷的磨練,將成為他未來工作正向發展的基石,以從容應對所有困境。
博碩士學位論文獎舉辦至今已有87篇學位論文獲得殊榮的肯定,已為政大優秀年輕學者提供學術加值平台。期待獲獎者能延續獎項獎掖後進及學術研究的薪傳精神,繼續積極投入研究與創新,在產學界各方面不斷挹注活水,開拓百年政大的宏偉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