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蒙古科學院合辦研討會 促進臺蒙雙邊交流




日期 :
2024-06-13
單位 :
國際事務學院
【國際事務學院訊】
國際事務學院國安及戰略兩專班蒙古國訪學團結束拜會行程後,駐蒙古代表處代表王凱右及本院師長,續參加蒙古國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於6月10日舉辦之臺蒙關係研討會。本研討會由蒙古國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Zolboo Dashnyam主持,採實體與線上同步進行,邀請多位臺灣學者一同線上參與,旨在探討臺灣與蒙古之間的經濟文化合作、區域形勢及2024年選舉等議題。
研討會一開始,Zolboo Dashnyam在開場致辭中強調了臺灣與蒙古長期以來的友好合作關係,並對出席研討會的臺蒙兩國學者和專家表示熱烈歡迎。
首先發表的是國際問題研究所的Enkhbold Ikhbayar博士。他回顧了臺蒙兩國在政治、經濟、教育及文化領域的合作歷史,並指出未來在這些領域加強合作的重要性。他特別提到,臺灣與蒙古在民主與人權等價值觀上的共同點,為雙邊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建議臺灣應成為蒙古在技術領域的重要合作夥伴,推動雙方在半導體和資訊技術等領域的合作。
接下來,由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劉正山進行2024年臺灣總統選舉的專題演講。他指出,本次選舉顯示了傳統政治勢力與新興力量之間的激烈競爭,特別是民眾黨的崛起打破了過去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政治格局。他亦觀察到,臺灣的政治氛圍正逐漸回歸溫和立場,未來的政治動態將更加多元。他強調,臺灣需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戰略性地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特別是在技術領域,以確保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
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主任王文岳隨後分享對臺灣總統選舉的看法,並指出臺灣與蒙古在技術和農業合作方面的巨大潛力。他建議雙方應加強人員和技術的交流,特別是在半導體和資訊技術方面,以推動技術進步,增強雙邊經濟合作的競爭力。
Enkhbold Ikhbayar強調,臺灣與蒙古之間的交流逐漸增加,每年約有一萬人在兩國之間旅行,但臺灣學生在蒙古就讀人數較少,相比之下,蒙古學生在中國學習的交流更為活躍。他指出,臺灣與蒙古之間的貿易額自2000年以來有所減少,顯示出雙方在經濟合作上的潛力尚待挖掘。
本校外交系系主任吳崇涵則發表關於避險策略的議題。他首先介紹了避險策略作為國家在面對大國競爭時保持自主性的方法,並回顧了他在2016年發表於《Asian Survey》上的研究,深入分析了中美競爭的背景及避險策略的應用。他指出,川普政府期間臺灣是強避險者,而在拜登政府期間,由於美國對臺承諾增加,臺灣的避險能力相對減弱。他強調,避險策略在當前國際局勢中非常重要,能幫助國家在面對大國競爭時保持靈活性和自主性,制定更有效的外交政策。
研討會的最後,由Zolboo Dashnyam進行總結,強調臺灣與蒙古的合作不僅有助於兩國發展,還對地區和平與穩定產生積極影響。他呼籲兩國在地緣政治、民主、貿易、經濟、技術和航空等五個關鍵領域加強合作,為雙邊關係開創新的篇章,希望未來能與臺灣舉辦更多類似的交流活動,進一步加強雙邊的友好合作關係,並期待未來有更多機會共同探討和推動雙邊合作。
研討會在熱烈的討論中順利圓滿結束,與會者們均表示此次研討會提供了寶貴的交流機會,為未來臺蒙兩國在國際關係研究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際事務學院國安及戰略兩專班蒙古國訪學團結束拜會行程後,駐蒙古代表處代表王凱右及本院師長,續參加蒙古國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於6月10日舉辦之臺蒙關係研討會。本研討會由蒙古國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Zolboo Dashnyam主持,採實體與線上同步進行,邀請多位臺灣學者一同線上參與,旨在探討臺灣與蒙古之間的經濟文化合作、區域形勢及2024年選舉等議題。
研討會一開始,Zolboo Dashnyam在開場致辭中強調了臺灣與蒙古長期以來的友好合作關係,並對出席研討會的臺蒙兩國學者和專家表示熱烈歡迎。
首先發表的是國際問題研究所的Enkhbold Ikhbayar博士。他回顧了臺蒙兩國在政治、經濟、教育及文化領域的合作歷史,並指出未來在這些領域加強合作的重要性。他特別提到,臺灣與蒙古在民主與人權等價值觀上的共同點,為雙邊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建議臺灣應成為蒙古在技術領域的重要合作夥伴,推動雙方在半導體和資訊技術等領域的合作。
接下來,由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劉正山進行2024年臺灣總統選舉的專題演講。他指出,本次選舉顯示了傳統政治勢力與新興力量之間的激烈競爭,特別是民眾黨的崛起打破了過去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政治格局。他亦觀察到,臺灣的政治氛圍正逐漸回歸溫和立場,未來的政治動態將更加多元。他強調,臺灣需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戰略性地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特別是在技術領域,以確保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
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主任王文岳隨後分享對臺灣總統選舉的看法,並指出臺灣與蒙古在技術和農業合作方面的巨大潛力。他建議雙方應加強人員和技術的交流,特別是在半導體和資訊技術方面,以推動技術進步,增強雙邊經濟合作的競爭力。
Enkhbold Ikhbayar強調,臺灣與蒙古之間的交流逐漸增加,每年約有一萬人在兩國之間旅行,但臺灣學生在蒙古就讀人數較少,相比之下,蒙古學生在中國學習的交流更為活躍。他指出,臺灣與蒙古之間的貿易額自2000年以來有所減少,顯示出雙方在經濟合作上的潛力尚待挖掘。
本校外交系系主任吳崇涵則發表關於避險策略的議題。他首先介紹了避險策略作為國家在面對大國競爭時保持自主性的方法,並回顧了他在2016年發表於《Asian Survey》上的研究,深入分析了中美競爭的背景及避險策略的應用。他指出,川普政府期間臺灣是強避險者,而在拜登政府期間,由於美國對臺承諾增加,臺灣的避險能力相對減弱。他強調,避險策略在當前國際局勢中非常重要,能幫助國家在面對大國競爭時保持靈活性和自主性,制定更有效的外交政策。
研討會的最後,由Zolboo Dashnyam進行總結,強調臺灣與蒙古的合作不僅有助於兩國發展,還對地區和平與穩定產生積極影響。他呼籲兩國在地緣政治、民主、貿易、經濟、技術和航空等五個關鍵領域加強合作,為雙邊關係開創新的篇章,希望未來能與臺灣舉辦更多類似的交流活動,進一步加強雙邊的友好合作關係,並期待未來有更多機會共同探討和推動雙邊合作。
研討會在熱烈的討論中順利圓滿結束,與會者們均表示此次研討會提供了寶貴的交流機會,為未來臺蒙兩國在國際關係研究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