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俄研所專題講座 巴爾幹地區的地緣政治競逐

日期 : 2024-05-07 單位 : 俄研所
【俄羅斯研究所訊】

俄羅斯研究所於5月1日邀請衛星通訊社(Sputnik)塞爾維亞分社副總編輯Tatjana Trikic Maljavina以「巴爾幹地區的地緣政治競逐」(The Geopolitical Tug-of-War in the Balkan)為題進行演講,本次講座吸引校內外多名師生參與,希望藉此機會認識巴爾幹地區的政經局勢。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巴爾幹地區因為歷史上充斥著各種衝突,因此有「歐洲火藥庫」的稱號。Tatjana Maljavina為了讓聽眾瞭解衝突背後的來龍去脈,因此分享自身經驗及長期觀察區域局勢的心得,同時透過陳述巴爾幹地區近代史的發展,使聽眾能更了解區域衝突背後的種種因素。巴爾幹地區住有塞爾維亞人、波士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蒙特內哥羅人、阿爾巴尼亞人等多個民族,然而各民族之間存在分歧與衝突。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了統一南斯拉夫民族的南斯拉夫王國,但實際上各族之間的衝突並未減緩,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克羅埃西亞民族主義者在當時的德國、義大利等法西斯政權協助下獨立,並透過設置「亞塞諾瓦茨」(Jasenovac)集中營迫害該國境內的塞爾維亞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成立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這段期間在狄托(Josip Broz Tito)的統治下,緩和了區域內各民族之間的衝突,使和平與穩定短暫降臨於巴爾幹。

在1980年代後期中東歐民主化的浪潮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亦受到影響,於1990年代分裂並爆發多起種族之間的衝突,其中包括1995年克羅埃西亞採取「風暴作戰」(Operation Storm)驅逐該國境內的塞爾維亞人、1992年至1995年的波士尼亞戰爭及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在這些種族衝突中,雖然1995年簽署的《岱頓協定》(Dayton Agreement),終結了波士尼亞內戰。但1999年北約在聯合國未授權情況下,對塞爾維亞進行空襲,造成了包括89名兒童在內的多名無辜平民身亡。最終聯合國通過第1244號決議,使空襲行動暫停,並向科索沃地區派駐維和部隊(KFOR),但至今未解決的科索沃問題,使巴爾幹地區仍存在衝突的導火線。

在Tatjana Maljavina介紹完巴爾幹地區衝突背後的複雜歷史後,在場多位師生進行提問,其中包括塞爾維亞加入歐盟可能性、塞爾維亞與中國及俄羅斯的關係等問題,而Tatjana Trikic Maljavina也分享其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本次講座透過Tatjana Trikic Maljavina以不同視角解讀巴爾幹地區的歷史與政經發展,讓師生們對該區域情勢有更深入的認識與瞭解。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