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職涯登高望遠術 紙本出版/旅遊記者存在之必要

日期 : 2024-05-08 單位 : 文學院
【文學院訊】
「人生無處不編輯,讓出版變得有趣,是未來紙本出版堅持下去的關鍵!」政大中文系校友鄺介文在演講最後以自信、篤定的口吻,為紙本出版業的未來下了註腳。文學院於5月3日舉辦職涯講座,邀請《旅讀》雜誌執行總編輯鄺介文返校分享在出版業和擔任旅行記者的點滴。他面對實體出版市場萎縮的現代,運用在文學院所學的觀念,搭配因時而變的處理方式,在普遍不被看好的狀態下找出一條活路,為將來有志投入出版業的學弟妹們樹立了榜樣。

鄺介文坦言,投入紙本出版和旅遊報導是他這一生中最不後悔的選擇,即使該行業面臨式微以及AI的挑戰。他先就臺灣和新加坡的職場環境為例,提到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將大學視為技職教育,一畢業就要將所學應用於職場,因此臺灣學生在學習上有較強烈的功利性;後者將大學視為學習「學問」的場所,進入職場需要再接受職場教育,只有透過學習和經驗積累才能升遷。因此,鄺介文從中得到啟示:文學院教會他的是學問而非技術,而學問的應用端看使用者如何將其和技術進行雙向轉換。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應用在出版業上,鄺介文稱之為「登高望遠術」。出版人必須謹守核心價值,做著最瑣碎的編輯工作,想著最終極的理想——有趣。讓出版變得有趣,讓讀者有動力閱讀下去,這是出版業在這個科技掛帥的時代能夠持續生存的解方。

鄺介文在講座中細細剖析紙本出版和電子出版的異同。他透過搭捷運的機會、觀察周遭乘客的閱讀習慣,赫然發現絕多數人會利用手機觀看知識性低、資訊量大的電子書;少部分捧著紙本書閱讀的,是因為該書能夠引起共鳴、得到啟發。他由此意識到紙本出版的突破所在:要將出版想成是做服務。出版業的服務是幫不愛閱讀的人讀書,幫讀者們從書中找到人生問題的解答,進而刺激對方追求知識,使他們對能對書籍內容產生情感共鳴,終極目標則是使他們覺得書籍的內容是有趣的,進而成為忠實顧客。

同理,擔任旅遊記者的他也詳細辨別紙本報導和電子報導的不同。以旅遊業而言,電子報導會以大數據為依歸,以網路名人的推薦為指標,使得每個人心目中理想的旅遊景點大同小異,形成「網紅、打卡、流量、讚數」的固化迴圈。鄺介文反其道而行,在製作旅遊報導前,一定會進行長達半年的「讀萬卷書」,蒐集想要報導的景點資訊,發想該雜誌的主題;接著,就要「行萬里路」,前往該地進行田野調查,得到想要的資訊後,就下大功夫進行圖文編輯。鄺介文不希望旅遊報導流於資訊傳播,而是希望透過圖文並茂的紙本書,讓讀者能進行「旅讀」,透過紙本讓讀者能徜徉於異地風情,滿足情感渴望。

最後,鄺介文以蜘蛛人演員Andrew Garfield的言語作結,Andrew Garfield在疫情期間意識到藝術在科技氾濫的時代之所以還能有一席之地,就在於藝術「追求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紙本出版就是追求人與人連結的產業,因此他勉勵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心,在當今世界透過創意,進行有意義、開放式的學習,如此一來,不管是什麼產業必定能在這個世界屹立不倒!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