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AI浪潮下課程設計、規劃與挑戰 ICI跨院座談激盪解方

日期 : 2024-04-26 單位 : 創新國際學院
【創新國際學院訊】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日益普及和應用,教育界也在不斷探索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AI相關技能。而在前沿的AI教育浪潮中,關注與發展跨域研究與實踐創新教學的創新國際學院(ICI),透過跨院座談,揭示了AI專題課程設計、規劃與挑戰。

創新國際學院於4月24日舉辦「AI專題課程的設計、規劃與挑戰跨院工作坊」,來自不同學院的師生們齊聚一堂,分享了對於AI教育與專題課程發展的經驗與見解。ICI的卞中佩老師先從創國學院結合全球治理與永續發展所發展的跨域AI專題實作課程,所遇到的實務應用、業師入班指導,聯展舉辦、以及學生在跨領域合作中定位等課題進行引言。由於創國學院有八門以上數據相關專題課程,其發展路徑如何有層次的設計,且符合國際背景多元、理工知識程度差異甚大的學習需求,並能銜接學生職涯發展?ICI過去幾年的實作課程設計,在瞭解業師願意合作的動力以及增進學生技能助力中不斷滾動前進。

上述經驗化為座談會討論主題,包括如何擴大業界願意合作的優勢?如何找到除了聯展以外更好的表現舞臺?以及如何串連各系、學院更為緊密的交流,共同提升政大學生的AI學習?有沒有更適合跨領域學生底層知識、技術細節與專案管理的教學設計?現場有來自資訊學院、社科院、傳播學院、理學院、外語學院、教育學院的與會者,熱烈參與這些問題的討論。

資訊學院暨人工智慧應用學程主任張家銘提到去年與創國合作期末聯展,讓學生有機會跟外界更多不同人互動,講述自己的作品。而專題課程因為結構可以讓學生比較容易在小組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促進更有效的學習與合作。若能在課程與聯展結束後鼓勵團隊參與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不僅延續學習動力,也提供實際應用的機會,將所學轉化為實際成果。社科院公行系主任蕭乃沂強調專題通常是特定場域的問題,可以連結到「跨領域」與「國際」。他也從與臺北市政府在智慧程式議題上的合作經驗,找到業主與學生互利點,在分組設計上能同時考慮取暖、交流與競爭同時發生情境,會產生不錯的效果。他更建議,跨院相關課程合作應該像co-share flight一樣,早一學期使專業課程連結,提早決定題目,這樣的準備提供各院學生在課程中碰撞合作的機會。

傳播學院李怡志老師則從媒體傳播角度出發,提到業界常用內容圖像化、文字修復、補充metadata等技術。他強調,目前媒體對專業業師的需求極大,業師在新聞內容的處理和倫理規範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有助於提升新聞質量和可靠性。他也提醒,大學可為AI教育中提供道德理解、藝術鑑賞等面向的貢獻,而目前如Facebook、Google提供一些國際競賽機會,也可是學生展現自己作品的舞臺。

學務長蔡炎龍擁有AI專長,建議將設計思考的課程與Capstone結合,鼓勵學生通過跨院合作和真實世界的應用來強化學習。他肯定聯展不僅提供了學生展示作品的機會,更有助於學生獲得實戰經驗與交流合作機會,對於教師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保持教學的前瞻性和實用性亦有幫助。更重要的,AI主題的跨院聯展,或許可以成為對接實業界的合作機會。他表示會請職涯中心安排AI業界前來參與6月6日創國與AI學程於四維堂超過百組的期末聯展,成為主題式(AI)徵才月的延伸。而創國學院副院長連賢明也提供學院目前執行的AI百工百業計畫相關資訊,在與人工智慧學校密切合作中,推動「生成式AI百工百業應用選拔」競賽,鼓勵學生組隊參與。

除了各院老師們的分享外,創新國際學院三年級學生許庭瑜也分享了她在專題課程中的學習體驗,她因為資訊科技的興趣,故挑戰修習人工智慧應用學士學位學程的「離散數學」,看似對社會科學背景學生有點難度,但她發現勤能補拙,且不論什麼背景學生,都會與ChatGPT一起共學,填補背景知識的不足。而在「計算思維與人工智慧」,有機會與歷史系、心理系、統計系的同學們同組,在小組專題中可以看到各種不同面向的想法。「沒有到外面走走,就沒有這些體驗。」她表示在創國的跨域學習經驗,讓她更具多面向的視角,例如,ICI有AI倫理與治理的課程,修課學生們會知道AI可能產生偏見的社會脈絡。而ICI學生有人類學、政治、經濟學等基礎,更能清楚相關問題產生的歷史、政治脈絡,有更深度的視野觀察偏差產生的原因。同時,因為選課同學多半來自其他國家,國際學生可以從不同國家角度分享想法,這對於深入探討AI倫理與治理等議題有著獨特的優勢。

院長杜文苓表示,跨院師生們精彩的分享,共同為AI專題課程的設計與規劃,以及相關課程與實習的跨院合作,帶來更多想像與打通更多可能性,包括學校未來在面對新的學習需求,有無可能在師資補充、課程設計上有些調整。這場次的討論只是一個開端,也期待為政大培育未來AI領域的頂尖人才散播種子。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