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俄研所專題講座 2030年俄國社會與經濟之展望

日期 : 2024-03-27 單位 : 俄研所
【俄羅斯研究所訊】
俄羅斯研究所於3月22日邀請前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國際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Iakov Mirkin以「前瞻2030:俄羅斯社會與經濟發展之展望」(The Future of Russia (Society, Economy): Scenario for 2030)為題進行演講。本次講座有多位國內外學者與會,其中包括俄羅斯財金大學教授Irina Dobashina、日本上智大學外國語學部俄羅斯語學科教授安達祐子(Yuko Adachi)、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通識中心主任康世昊,以及本所教授洪美蘭等人。本次講座全程以俄語進行,同時現場亦有中文口譯,吸引許多同學參與講座。

Iakov Mirkin首先簡短介紹過去的研究背景,並透過比較俄羅斯與臺灣的差異,讓聽眾對兩國基本概況有所認識。在簡短介紹後,他切入本次講座主題,表示為了預測俄羅斯社會與經濟的未來發展,必須確立可參考的數據與學術理論。他經過長年的研究發現,過去300年以來,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規律與週期變化,因此除了基本的經濟研究外,俄羅斯的歷史發展可作為參考,以利後續研究;另在學術理論的應用方面,他認為集體行為模式為觀察俄羅斯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重要理論,透過瞭解俄羅斯整體社會的集體行為,有助於研析俄羅斯未來發展。

緊接著Iakov Mirkin對當前國際的經濟模式進行分類,其中包括美國為首,採用市場經濟的「盎格魯薩克遜經濟模式」。再者以德國為首,採用社會市場經濟的「歐洲大陸經濟模式」。另外,中南美洲國家的「拉丁美洲模式」以及受經濟制裁下的「伊朗模式」。他透過分析自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經濟模式,認為俄羅斯政府雖然致力於將經濟結構打造成美國或歐洲大陸國家的經濟模式,但實際上呈現的是「拉丁美洲模式」,即外國投資對俄國發展極具重要性、國有化程度高且政府扶植特定產業,以及中小企業發展有限等情況。自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及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因為受到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而逐漸朝向「伊朗模式」發展,呈現出半封閉的經濟,非正規進出口貿易活動以規避制裁,以及經濟受到意識形態影響等現象。

最後Iakov Mirkin說明了當前俄羅斯政府推行的動員經濟模式,國家透過直接介入經濟市場,進行資源管理與分配,以應對戰事與經濟制裁等外在環境的變化。他提到由於俄羅斯民眾長期以來的適應能力強,在面對外在環境變化或政府高層要求實施特定政策的情況下,往往抱有「停、跑、戰鬥」的心理模式,在眾多壓力壟罩下,自己尋求生存空間,從歷史的經驗來看,俄羅斯即使歷經多場危機,仍能屹立不搖,人民仍能以理性的態度,面對各種困難。

最終活動在熱烈討論中圓滿結束。很榮幸這次能邀請Iakov Mirkin到本所演講,透過本次講座使師生對俄羅斯的經濟環境與社會集體行為模式有更深刻的認識,提供師生另一個觀點,做為觀察俄羅斯經濟與社會發展動向的參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