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獲獎臺裔美國小說家Ed Lin 受邀至本校演講

日期 : 2024-03-26 單位 : 英文系
【英文系訊】
由本校英文系、外文中心以及陽明交通大學教授組成的跨校研究小組「啟蒙與浪漫主義」(Enlightenment and Romanticism Network/EARN)在3月19日(週二)上午9時舉行第50場EARN座談會,邀請三度獲得亞裔美國閱讀獎項的臺裔美國小說家林景南(Ed Lin)老師,親臨英文系與寫作與閱讀班以及多位校內外師生會談。林景南以臺北士林夜市為背景,撰寫了一系列如「鬼月」(Ghost Month)等懸疑推理小說而知名。這次座談會的主題為「I Didn't See You Until Now: The Rising Profile of Taiwanese Americans in Media and IRL」 (我現在才看見你:臺裔美國人在媒體和現實生活中的崛起),旨在探討如何在西方文化體系定義臺灣身分。座談會由英文系系主任許立欣擔任主持人,並邀請到師大英語系教授、亞美文學專家梁一萍為與會談話嘉賓。

座談會席間,林景南為聽眾朗讀數段精彩的小說作品,生動的語氣引起聽眾陣陣笑聲。他以臺裔紐約客的角度切入臺灣移民在美生活,剖析看似在當代影視、文學中常見的亞裔家庭形象。數十年來臺灣印象屢屢在歐美影視作品展露頭角,但如何在國際影壇定義「臺灣電影」仍未有定論,他與聽眾對談中舉《臥虎藏龍》和《媽的多重宇宙》等知名電影為例,暢談如何透過電影中的「臺灣成分」定義一部影片是否足夠「臺」。他認為,現在臺裔美國人的人數比以往更多,有助於提升臺灣的國際知名度,但更大的關鍵可能是在臺灣解除戒嚴後的一代人,更加自信地說明自己是臺灣人。這些轉變在日常生活多處可見,他舉例:在美國從事餐飲業的臺灣人,近年來慢慢傾向在自己店面名稱加入臺灣二字,不僅使亞裔居民,也讓其他族裔也可以了解該店面的根源來自何方。

林景南獨特的成長過程也成為寫作養分,作為一位華裔家庭第二代,他從小在父母經營的汽車旅館工作,曾親眼目睹警察在旅館停車場逮捕毒販,對他來說,在美國成長下的真實人生,常常比小說還戲劇性。他認為這樣的往事被拿來當成小說原型時,需要審慎思考要將文章寫成較嚴肅的「文學小說」,還是更通俗淺白的「流行小說」。他在參照移民小孩生活寫成的短篇小說「Chinese New Year」(中國新年)中,以罕見的第二人稱「你」視角,敘述一個在美國華裔大家族慶祝傳統春節時的種種活動,取代較為疏離的第三人稱敘事,營造如虛擬實境般浸淫式臨場氛圍,讓讀者切身體驗「你」被迫與成績優異,有望進入常春藤名校的堂哥和擅長彈鋼琴的堂妹,在親戚面前同臺競技的困窘,以及「你」面對父母殷切期望時內心的惶恐。

林景南談論另一本長篇作品「David Tung Can't Have a Girlfriend Until He Gets Into an Ivy League College」(譚大衛進常春藤名校前不准有女朋友)一書時,講座主持人許立欣提起身為臺灣移民第二代,因其優異體育表現,而進入哈佛大學的NBA球星林書豪(Jeremy Lin),於2018年曾赴於政大畢業典禮演講。同樣來自華人移民家庭的林景南認為林書豪正是探討臺裔美人身分定位最好的範例。林景南參照自身經驗,在小說裡細膩地刻劃移民家庭後代成長過程中必經的身分認同、親戚間的互相比較與「藤校夢」帶來的困擾。亞裔父母愛子心切,希望兒女都能進入頂級名校,過大的壓力卻讓孩子們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和幻聽等問題,更有因進入藤校後撐不住課業壓力選擇結束生命的例子。他以記者出身的精準筆觸,將這些社會現象融入懸疑小說中。

此外,林景南也談到過去除了臺北士林夜市等大街小巷,也曾親自參訪原住民市集的有趣經歷。在問答時間,EARN研究團隊成員蘇靖棻老師、吳敏華老師,以及校內外學生與聽眾發言相當踴躍,林景南也針對聽眾提出如何將自身生活經驗融入寫作、美國華裔家庭親子關係、歐美作品中的東方主義與亞洲刻板印象、寫實小說與青少年小說(YA)的分類方式,乃至於作家如何說服經紀人出版作品等多方面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回答。梁一萍更近一步為林景南早期作品像是「Waylaid」與其他華裔美籍作家作品相比較,提出精彩的見解。講座在中午12時歡樂落幕,政大師生滿載而歸。(撰文:英文系博士生詹前臻。潤稿:系主任許立欣)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