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政大人專題】致力傳承 劉慧雯獲客家事務專業獎章

日期 : 2024-02-12 單位 : 秘書處
【校訊記者梁家柔報導】
本校新聞系教授劉慧雯致力於客家傳播研究,在客家文化傳承上的付出備受肯定,因此日前榮獲112年客家事務專業獎章。身為客家子弟的劉慧雯,運用社會學與新聞學的專業,深入探討客家相關戲劇、媒體與數位文化等,她說:「我發現這個研究領域非常小眾,但對客家族群來說卻至關重要,這是我持續投入的主要原因。」她的研究工作不僅豐富客家文化的學術研究,也為推動客家文化的傳播與保存提供重要的學術支持。

從2007年開始從事客家傳播研究的劉慧雯,至今耕耘該領域已長達16年。回溯最初投入研究的原因,早期劉慧雯於聯合大學教書,因為任教於客家學院,再加上擁有客語母語背景,因此被賦予研究與開設客家文化課程的責任,也開啟了她的客家研究之路,「後來只有出國做博士後研究那一年缺席,其他時間研究都沒有中斷。」

劉慧雯由分析改編劇本的內容開始,與團隊共同建立客家電影資料庫。隨著研究的深入,她將焦點轉向「客家電視台」,運用訪談方法試圖瞭解地方記者在族群頻道中扮演的角色。 為進一步了解電視台委外的戲劇製作單位,劉慧雯更跑到三義的穀倉,訪問客家大戲劇團,「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與他們深入交流,這才真正理解了客家電視台與委外製作單位的合作模式。」她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將學術研究與實務操作緊密結合,試圖尋求客家電視台戲劇製作面臨的挑戰及其解決之道。

2013年後,劉慧雯開始進行數位人文研究,帶入社群媒體數據的方法,為客家傳播研究開啟新篇章。當時因藝人吳慷仁出演客家戲劇《出境事務所》,是客家電視台首度啟用非客籍當紅演員主演的戲劇,劉慧雯想瞭解演員帶動的粉絲效應,便分析網路上的討論聲量,剖析客家戲劇與粉絲的互動實況。研究期間社群媒體經過PTT和FB迭代,卻同樣發現使用者共現行為,進而提出可行的行銷建議模式,讓她感到很有成就感。

除研究客家電視台之外,她也在總統大選期間,探究客家族群相關政見的討論度。研究發現在高度政治化的臺灣,沒有選票就不會有人關心族群議題,「每次網路訊息爆量的時候都不是提到真正的政策,反而是收到大量的刻板印象。」

「不只是客家族群,『世代之間的差別』是臺灣整個族群政策一個急需解決的議題。」劉慧雯經多年研究發現,客家文化傳承過程中,新舊兩代在傳統與創新間展開微妙拉鋸戰。「這種內部的分裂使得族群被一分為二,導致在政策上總是偏重某一方。」她建議政府制定各族群政策時,應更加關注生活各層面,而不限於語言傳承。「只要客委會還贊助,我就會一直做下去。」她表示今年將再度擴展研究視野,開始探索歐洲等地區語言與文化保留情況,「希望效法語言學的研究方式,深入分析不同地區客語詞彙保存情況,探索世界各地華人真正保留多少客語語彙,我想要畫一張客語保存程度的全球地圖。」她期許未來客家研究更科學化,利用現代化的工具和方法,並提升在學術界的價值和影響力。

附註:客委會定期頒發「客家事務專業獎章」,表彰客家各領域傑出專業人士。本次獲獎尚有王俐容(82級新聞系(碩),現為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教授)、吳翠松(88級新聞系(博),現為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教授)兩位校友,恭喜以上師長獲獎。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