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AI民主化 應該做什麼? 楊千旻談負責任的AI協作

日期 : 2023-09-19 單位 : 廣電系
【廣電系訊】
生成式人工智慧近期席捲全球,台灣微軟法務協理楊千旻強調,2016年第一季出現的人工智慧圍棋軟體AlphaGo,當時以為人工智慧比人類優秀;2022年底ChatGPT問世則主張,人工智慧應幫助人類更好;問題不再是科技可以做什麼,而是應該做什麼?   

楊千旻應邀於廣電系「數位傳播與人文藝術」課程演講說明,人工智慧的變革與其他科技有別,在於其創新速度及接近人類智慧的特質;以2016迄今為例,人工智慧從物體辨識、語音辨識、閱讀理解、機器翻譯,至語音合成、通用語言理解、自然語言、文檔摘要和視覺字幕等,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的關聯,已經由模擬平等,趨近於可以理解、推論與判斷的層次,對人類社交或個人的影響日趨深入,如何建構負責任的人工智慧,愈發重要。   

曾任教清華大學科技法律所,爾後轉職微軟法務處,楊千旻解釋「人工智慧民主化(AI Democratization)」的趨勢來臨,人類智慧民主化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結合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使人類能夠感知、思考、從不同的經驗中學習、理解複雜的概念、應用推理、解決邏輯問題、識別模式、做出決策、獲取知識以及與他人互動。   

楊千旻在這場以「AI規範與法規發展」為主題的講座指出,人工智慧形同一個擴大裝置,可以協助人類從數據和經驗中學習,更要避免被大數據中偏誤的資料誤導。   

她表示生成式人工智慧仰賴資料庫,如果刻意輸入偏頗的訊息,會形成災難!所謂負責任的人工智慧,重視公平、可靠、隱私與資安、包容以及透明化,其中透明化意味著需要讓使用者了解人工智慧是如何進行判斷,才能有益於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協作。

面對科技與人類的協作發展,數位傳播與人文藝術授課教師、廣電系教授黃葳威表示,校園因應科技創新的跨領域學習,除關注創新的方式、所影響的服務閱聽人外,對於人類生態結構的衝擊也不容忽視,諸如假訊息、霸凌、偏見或歧視等看似一本正經的資訊,如何慎用並解讀其胡說八道的一面,方能維護人類善用科技、輔助生活的主體價值。   

「當AI遇見厝邊」系列講座由永慶房仲與政大合作,9月陸續展開,分別邀請跨國資安法律專家、新媒體總監製、AI視覺設計專家、電商產業專家及媒體行銷長,主講生成式人工智慧科技實踐,本學期將在政大數位傳播與人文藝術課堂陸續開講。(撰文:林卓安)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