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臺灣海峽局勢中潛在戰爭熱區 歐盟印太戰略與兩岸關係

日期 : 2023-05-26 單位 : 俄研所
【國際事務學院訊】
國際事務學院歐洲聯盟研究學分學程於5月23日與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聯合舉辦「歐盟印太戰略和兩岸關係線上研討會」。本研討會由學程主任蘇卓馨(Dr. Su, Cho-Hsin)主持,邀請本院外交系教授吳崇涵(Dr. Chong-Han Wu)與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研究員Zsuzsa Anna Ferenczy主講,並由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教授謝笠天(Dr. Pasha L. Hsieh)進行評論。

在中美競爭、半導體供應等全球性政治經濟問題浮上國際版面後,臺灣問題與兩岸關係成為世界各方關注的焦點,臺灣海峽局勢成為地緣政治中的潛在戰爭熱區,政治衝突帶來的不確定性牽動了區域內的政經局勢。除了臺灣本身在全世界科技、貿易與半導體產業中所扮演的角色外,大環境而言,全球的政治經濟焦點隨著中國及東南亞的崛起、中美競爭及美歐印太戰略佈局再度回到了亞洲,東亞、東南亞與南亞局勢互相連動、牽一髮動全身。

會議首先由本院外交系吳崇涵教授(Dr. Chong-Han Wu)以美中競爭與兩岸關係為題進行分析。吳崇涵教授認為兩岸關係是一個在臺灣每個人都能以不同角度觀點隨口討論的議題,為免淪落日常閒談甚至脫口秀演講,探討兩岸關係應以更嚴謹的框架,套用已於學術界使用並經受檢視的理論,進行符合邏輯的論述。吳教授以國際關係的層次架構、輔以各別層次適用的理論分析。

首先,國際層面而言,包含美國眾議院前議長Nancy Pelosi的來訪、臺灣政策法案的頒佈、中國太空氣球及美國國務欽布林肯取消訪華等事件,美中關係的惡化影響了海峽兩岸的局勢。造成美中競爭的原因包含了價值觀的差異、領土糾紛及國家相對實力競爭。威權制度的中國與自由主義的美國之間缺乏了自由民主框架下的和平、對話與紅利;臺灣及南海地區的領土爭議,更使糾紛上升到國家主權的層級,同樣關鍵的還有美中雙方包括經濟與軍事等綜合硬實力的比較。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以拉攏東亞盟友圍堵中國為核心,並訴諸民主價值與民主和平論主導國際話語權。

國家層級而言,整體上仍維持一慣的戰略模糊。具體上,像是在國防上支持臺灣軍購,但不派遣軍隊及直接建立國防軍事基地,除了避免踩中國大陸政治紅線外、也免大規模死傷的風險暴露。美國的戰略模糊論述,成了其他大國的效仿對象,以闡述自身對臺海衝突的立場。美臺關係在美國的戰略下越趨緊密,除了美國在國內法律與軍售上的支持,拜登政府的美國對臺政策,在過去幾次發言中漸趨清晰,將臺灣納入政治經濟盟友與夥伴關係的意願、及表達對維護臺海現狀與臺灣和平的支持與捍衛。

對臺灣來說,在各個層面都面臨了兩難,民主社會下的臺灣民意越趨分化,統獨紛爭、和與戰的選擇成了島內爭議不休的問題。為維繫中華民國主權和維護臺灣安全,單靠平衡或扈從與中國大陸的雙邊關係已無法應對現有的安全狀況,吳崇涵教授認為臺灣應該更加增強的實力和國際重要性以嚇阻及強調民主和平所帶來的效益。

接續著由Dr. Zsuzsa Ferenczy將演討會切換到歐盟視角,聚焦歐盟在東亞、東南亞與兩岸關係的「歐盟版印太戰略」。2021年「歐盟印太戰略」出臺後,歐盟逐漸加強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存在與影響力,並與區域內各行為者加深、加廣既有對話與合作。有關臺灣海峽與兩岸議題,除了奉行歐盟的一中政策並承認中共為中國唯一代表權外,歐盟也反覆聲明與臺灣的非官方互動關係,並表達支持維持臺海現狀、臺灣民主價值、區域和平穩定與經濟發展等符合歐盟利益的價值觀。

歐盟印太戰略決定了涉外事務的大政方針,其真實的態度與行動,則隨著利益變化與地緣政治情勢有所變遷。歐盟在印太地區的核心利益為經濟合作與發展、地區穩定與安全、多邊主義與國際規範和歐盟的規範性權力及永續發展和氣候變化等。而此刻,在法國、歐盟訪中及G7峰會後,歐盟最新定調的印太戰略已確立為「de-risking, not decoupling」(降低風險,而不是脫鉤)。數月來,面臨著國內經濟衰退與全球財經局勢紊亂的各歐洲元首,包含德國總理蕭茲、法國總統馬克宏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相繼出訪北京,重新恢復與中國的聯繫以獲取經濟與商業利益。

歐盟認為在戰略上,應該基於自身的「戰略自主原則」選擇最符合歐盟與各成員國利益的外交戰略,而非過分依賴、附從某單一大國。具體落實在經濟上,歐盟不應跟隨美國對中國的全面敵意,與作為世界經濟與工業製造大國的中國進行全面脫鉤,不符合歐盟與各會員國經濟利益。另一方面,歐盟定義中國在政治、文化和全球戰略地位上為系統競爭對手;經濟方面,供應鏈脆弱的問題,也藉由疫情、俄烏戰爭與政治價值衝突,嚴重凸顯出歐盟與中國高度的經濟依存所造成的負面效益。

實務上,在美中與兩岸關係上,歐盟認為他們不該選邊站,反而應表現更具靈活彈性與包容性,除了仍與中國保持經貿關係並在全球治理其他議題如永續發展繼續合作外,也和更多區域內具有平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夥伴,如在經貿方面與日、韓與東協進行對話合作、在政治價值方面與美、加等傳統盟友支持民主自由及人權,以平衡與中國的關係並嚇阻中國勢力。

臺灣議題方面,臺灣的高科技、經貿實力、戰略地點和自由民主體制,是符合歐盟價值的特點也是讓臺灣能與歐盟進行非官方往來及商業貿易交流的重要因素,Dr. Zsuzsa Ferencz則近一步提出,歐盟及其會員國應該透過少數多邊關係(minilateral),將臺灣提升為對話夥伴,讓中國更加清楚歐盟的立場以嚇阻中國對區域穩定現狀的威脅。

最後,謝笠天教授(Dr. Pasha L. Hsieh)進行評論並從新加坡與東協視角,分享東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現狀。包含東南亞國家在美中之間不同的扈從戰略、臺灣的經濟現狀、歐盟與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協議與貿易協議等,為本次精彩的演講錦上添花,增添更務實且獨到的觀點。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