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社會法制研究中心講座 探討長照法人發展與挑戰




日期 :
2022-12-01
單位 :
法學院
【法學院訊】
本院高齡社會法制研究中心於11月29日晚間舉行「高齡社會與長照服務機構之現狀與未來:機會與挑戰」座談,邀請專攻公衛、長照、醫療、生技四大領域專長的會計師蔡晏潭,向師生分享他對長照機構發展趨勢的觀察。
這是高齡法制研究中心成立以來首場活動,研究中心成員、本院教授朱德芳開場時表示,為因應高齡化社會的挑戰,期待研究中心能發揮引領本院師生研究高齡相關議題,以及結合校內外資源合作的功能。
法學院院長許政賢致詞時提到,高齡社會下每個人的壽命都延長,大家都需要思考與探索個人生涯,而本次講座主題長照是充滿希望與活力的產業,大學有義務從政策與法規面,結合各界力量提供建言。
「一個人最好的生活不是靠醫療,而是得靠健康撐住。」蔡晏潭開宗明義道出長照政策的規劃,應更加注重提升老年人不需臥床的平均期望存活年數,讓我國從「健保奇蹟」推進到「健康奇蹟」。臺灣目前有400萬老人,其中有13%處於失能狀態,加上年輕失能者,加起來至少有70萬人有照護需求,然而當前長照機構的床位容量僅11萬床,其中有將近9萬老人困在坪數很小的空間,有些長照機構在疫情期間因空間狹窄,釀成集體感染,他認為近四年甫起步的「長照法人」新法規,將會是未來高齡社會的新希望。
蔡晏潭援引日本長照相關公司上市櫃的例子,說明長照業務僅占該上市公司33%營收,其餘收入來自學校、藥局、寵物陪伴等附加產業,「長照營利的比重慢慢減少,由樂齡生活產業取而代之是大趨勢,不應一味限制長照上市櫃。」回到臺灣,目前亦有長照財團法人投資其他產業,讓照顧產業像火車頭,帶動綠建築、數位科技等生活產業蓬勃發展。
講座最後蔡晏潭提出長照法人經營方針:「跨領域的長照產業,不僅與在地息息相關,更具有高度國際性的發展潛力。」從單一家長照機構到全面化的長照產業,未來若能適度放寬收費限制、回歸市場機制,將可提供民眾更多選擇權利。
本次講座吸引線上線下聽眾的參與,主講人深入淺出的介紹,使參與者了解我國長照產業的現況與困境,以及鄰近如日本如何藉由長照產業的發展進行完善。
朱德芳結語時表示,期待本次的講座,能夠帶動本院師生對於長照議題的關注,投入這個利人利己的產業當中,並邀請本院師生持續關注高齡法制研究中心舉辦的各項活動。
本院高齡社會法制研究中心於11月29日晚間舉行「高齡社會與長照服務機構之現狀與未來:機會與挑戰」座談,邀請專攻公衛、長照、醫療、生技四大領域專長的會計師蔡晏潭,向師生分享他對長照機構發展趨勢的觀察。
這是高齡法制研究中心成立以來首場活動,研究中心成員、本院教授朱德芳開場時表示,為因應高齡化社會的挑戰,期待研究中心能發揮引領本院師生研究高齡相關議題,以及結合校內外資源合作的功能。
法學院院長許政賢致詞時提到,高齡社會下每個人的壽命都延長,大家都需要思考與探索個人生涯,而本次講座主題長照是充滿希望與活力的產業,大學有義務從政策與法規面,結合各界力量提供建言。
「一個人最好的生活不是靠醫療,而是得靠健康撐住。」蔡晏潭開宗明義道出長照政策的規劃,應更加注重提升老年人不需臥床的平均期望存活年數,讓我國從「健保奇蹟」推進到「健康奇蹟」。臺灣目前有400萬老人,其中有13%處於失能狀態,加上年輕失能者,加起來至少有70萬人有照護需求,然而當前長照機構的床位容量僅11萬床,其中有將近9萬老人困在坪數很小的空間,有些長照機構在疫情期間因空間狹窄,釀成集體感染,他認為近四年甫起步的「長照法人」新法規,將會是未來高齡社會的新希望。
蔡晏潭援引日本長照相關公司上市櫃的例子,說明長照業務僅占該上市公司33%營收,其餘收入來自學校、藥局、寵物陪伴等附加產業,「長照營利的比重慢慢減少,由樂齡生活產業取而代之是大趨勢,不應一味限制長照上市櫃。」回到臺灣,目前亦有長照財團法人投資其他產業,讓照顧產業像火車頭,帶動綠建築、數位科技等生活產業蓬勃發展。
講座最後蔡晏潭提出長照法人經營方針:「跨領域的長照產業,不僅與在地息息相關,更具有高度國際性的發展潛力。」從單一家長照機構到全面化的長照產業,未來若能適度放寬收費限制、回歸市場機制,將可提供民眾更多選擇權利。
本次講座吸引線上線下聽眾的參與,主講人深入淺出的介紹,使參與者了解我國長照產業的現況與困境,以及鄰近如日本如何藉由長照產業的發展進行完善。
朱德芳結語時表示,期待本次的講座,能夠帶動本院師生對於長照議題的關注,投入這個利人利己的產業當中,並邀請本院師生持續關注高齡法制研究中心舉辦的各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