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新世代青年城市論壇 邀學子突破人文學科無用論

日期 : 2022-11-28 單位 : 文學院

【文學院訊】

「修復世界.在地創生──壯遊.指南 新創政大」是由「壯遊.指南人文學素養導向高教學習創新計畫」與大學新創平臺合作「2022政大新世代青年城市論壇」的文學院說明會。說明會由哲學系教授李維倫開場,說明此次活動與「壯遊.指南」計畫的關聯,接續由哲學系大三林郁竣、台史所博三朱書漢兩位學生進一步闡發,邀請與會者一同踏上改變的旅程。

在開場說明中李維倫重新爬梳該計畫濫觴與發展,展開108課綱素養教學,中學端與高教端銜接的藍圖。面對人文學科前景積弱,學生轉出數上升的現實,「自主、實踐的學習方式」成為轉變的起點。身為計畫主持人,李維論認為應從教師端做起,扭轉「人文學科無用論」的說法,推行「做中學」,鼓勵學生提出計畫,實踐夢想。

「當你真的在『做中學』時,即或失敗,也都是別人拿不走的經歷」,李維倫強調做中學的方法也嘗試進一步與「VUCA實驗學院」的雛形結合,期使該實驗學院作為未來支持各學院學生自主學習、挑戰夢想的基地。李維倫鼓勵文學院學生勇敢提出自己的需求,「壯遊.指南」計畫亦將成為實踐路上的資源與後盾。

 

當文學院遇到商學院

林郁竣,受「第一屆高中職自由人權工作坊」影響,學測後從自然組跨界社會組,投身哲學探究與觀察。這學期雙主修企管系的他,又再次跨界,探索文、商之間的結合與可能。

林郁竣熱愛哲學,然而純粹理論與思考不能滿足改變世界的理想。大學新創社「修復世界」的想法與他產生共鳴,期許哲學能更入世、解決問題,他在USR(大學社會責任)找到自己可以致力的方向。近期與學校合作舉辦「新世代青年城市論壇」,林郁竣鼓勵文學院學生以「企劃」實踐「人文價值」,藉助商業競賽辦法,勇於嘗試,找回「行動力」。

林郁竣觀察文學院的學識養成,容易忽略理論到實務之間的轉換方法,學生缺乏橋梁將所學與各領域結合,至終落入科系刻板印象的窠臼,侷限未來發展。「學習提案」、「大膽嘗試」則是突破的開始。

 

從「臺中學」看見「文山學」

朱書漢切入「地方創生」議題,認為如何展現「在地性」,是體現文學院專業的關鍵。他著眼「地方學」,以臺中為出發,展望文山與在地文史紀錄的可能。

朱書漢以歷史視角書寫臺中風貌,創立臺中線上刊物《大麵羹》,輔以臉書粉專「寫作中區」,記錄舊城區的今昔往來。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相較按讚人數,他更在意觸及率,推廣在地故事才是首要目的。除此之外他也發覺社群媒體的影響力,臉書社團「老台中的懷舊記憶」吸引四萬多人加入,團員自由發文、貼照片,常引起在地人深刻共鳴,於貼文下熱切討論、分享,共構城市記憶。

線上資料庫則是實踐地方學的好幫手,舉凡LocalWiki、中研院開放博物館、國家記憶庫資料庫,再到文山社大的文山學資料庫,都提供了豐富索引資料,用途亦不限於學術研究,更能幫助想耕耘特色的在地商家。朱書漢鼓勵大家將所學專業結合地方需求,從文山出發,協助在地發展,也看見人文學科的價值。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