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講座 思辨育兒及養老服務裡的性別平等陽謀
日期 :
2022-11-16
單位 :
社科院
【社科院訊】
社科院院導師暨ETP講座於11月15日中午邀請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兆慶,分享生育、照顧與性別平等議題,並針對家庭照顧、國家角色、育兒工作議題進行思辨與討論。
為帶領大家思考,王兆慶先拋出問題:「你覺得小孩/長輩/失能者應該由誰來照顧?」接著透過女性產後憂鬱、女性照顧憂鬱、臺灣家庭照顧角色等相關數據,呈現出家庭育兒角色多由女性承擔,家庭照顧的責任、母職帶來的壓力,讓女性形同被困住的局面。另外照顧責任對於全職照顧者而言,也是非常龐大的壓力,王兆慶舉了最極端的例子,也就是「照顧殺人」的例子,全職照顧者全天候負擔無法喘息,使得照顧的悲劇就此發生。 王兆慶指出時至今日,臺灣的全職照顧者仍然都是女人,家庭照顧形同一個性別的陷阱。全職照顧者往往都是女人的歸因,可以從勞動市場的性別不平等、社會在文化層面認為女人較適合從事照顧工作等兩大因素,進而導致女性在面對家庭照顧需求時,必須退出勞動市場回到家庭,進行全職照顧工作。
王兆慶接著從不同年齡層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圖表,解釋女性生涯軌跡。臺灣的年輕女性勞動參與率非常高,甚至高於高度性別平等的國家(如瑞典),只是中年女性世代伴隨女性進入家庭,勞動參與率開始下降,直到中高齡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遠低於許多國家。王兆慶提醒從上述指標,可以看到當代臺灣女性仍然面對工作與家庭的衝突,並影響生涯規劃。
承接以上的討論,彭婉如基金會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除了性別與照顧平等的倡議之外,尚有許多照顧服務,包含非營利幼兒園、家事管理員、居家陪伴員、工作媒合與培力服務。王兆慶列舉該基金會服務項目,並且建議參與者可以在需要照顧替手、需要服務與諮詢的時候,到該基金會網站進行查詢。
針對該基金會提供的服務與性別平等之關係,可以回顧該基金會歷史,王兆慶談起彭婉如女士當年受到性暴力致死的悲劇,該基金會的成立背景是為紀念彭婉如而成立,並以推動性別平等、女性權益為倡議目標。時至今日該基金會以「北歐經驗,臺灣轉化」作為核心立場,希望透過「普及照顧」與「照顧公共化」做為推動臺灣的性別平等驅力,倡議讓男人、女人都能有三種角色:公民、照顧者與工作者。
除了理論背景與基金會服務內容的介紹之外,許多同學也分享個人經驗及向講師提問,例如親職假、育嬰假的瓶頸,雖然勞動法規供假,但勢必影響年終獎金或考績。王兆慶回應社會的轉變,需要教育與時間的深化,雇主的改變也需要集體的意識與時間。其他與會者提問全天候照顧、看診,北歐國家有沒有夜間照顧的配套措施?以及中年女性與會者的生命經驗分享。王兆慶結語時透過該基金會對托育跟長照的倡議目標來收尾,其使命是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托育及長期照顧服務,幫助家庭(尤其是家庭裡的女性)得到專業服務的支援,幫助使用者家庭實現性別平等的第一步;同時也幫助提供者(通常也是女性)得到一份好工作的前提,期待透過托育與長期照顧的公共化或非營利服務系統,達到更長遠、更加性別平等的社會。
社科院院導師暨ETP講座於11月15日中午邀請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兆慶,分享生育、照顧與性別平等議題,並針對家庭照顧、國家角色、育兒工作議題進行思辨與討論。
為帶領大家思考,王兆慶先拋出問題:「你覺得小孩/長輩/失能者應該由誰來照顧?」接著透過女性產後憂鬱、女性照顧憂鬱、臺灣家庭照顧角色等相關數據,呈現出家庭育兒角色多由女性承擔,家庭照顧的責任、母職帶來的壓力,讓女性形同被困住的局面。另外照顧責任對於全職照顧者而言,也是非常龐大的壓力,王兆慶舉了最極端的例子,也就是「照顧殺人」的例子,全職照顧者全天候負擔無法喘息,使得照顧的悲劇就此發生。 王兆慶指出時至今日,臺灣的全職照顧者仍然都是女人,家庭照顧形同一個性別的陷阱。全職照顧者往往都是女人的歸因,可以從勞動市場的性別不平等、社會在文化層面認為女人較適合從事照顧工作等兩大因素,進而導致女性在面對家庭照顧需求時,必須退出勞動市場回到家庭,進行全職照顧工作。
王兆慶接著從不同年齡層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圖表,解釋女性生涯軌跡。臺灣的年輕女性勞動參與率非常高,甚至高於高度性別平等的國家(如瑞典),只是中年女性世代伴隨女性進入家庭,勞動參與率開始下降,直到中高齡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遠低於許多國家。王兆慶提醒從上述指標,可以看到當代臺灣女性仍然面對工作與家庭的衝突,並影響生涯規劃。
承接以上的討論,彭婉如基金會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除了性別與照顧平等的倡議之外,尚有許多照顧服務,包含非營利幼兒園、家事管理員、居家陪伴員、工作媒合與培力服務。王兆慶列舉該基金會服務項目,並且建議參與者可以在需要照顧替手、需要服務與諮詢的時候,到該基金會網站進行查詢。
針對該基金會提供的服務與性別平等之關係,可以回顧該基金會歷史,王兆慶談起彭婉如女士當年受到性暴力致死的悲劇,該基金會的成立背景是為紀念彭婉如而成立,並以推動性別平等、女性權益為倡議目標。時至今日該基金會以「北歐經驗,臺灣轉化」作為核心立場,希望透過「普及照顧」與「照顧公共化」做為推動臺灣的性別平等驅力,倡議讓男人、女人都能有三種角色:公民、照顧者與工作者。
除了理論背景與基金會服務內容的介紹之外,許多同學也分享個人經驗及向講師提問,例如親職假、育嬰假的瓶頸,雖然勞動法規供假,但勢必影響年終獎金或考績。王兆慶回應社會的轉變,需要教育與時間的深化,雇主的改變也需要集體的意識與時間。其他與會者提問全天候照顧、看診,北歐國家有沒有夜間照顧的配套措施?以及中年女性與會者的生命經驗分享。王兆慶結語時透過該基金會對托育跟長照的倡議目標來收尾,其使命是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托育及長期照顧服務,幫助家庭(尤其是家庭裡的女性)得到專業服務的支援,幫助使用者家庭實現性別平等的第一步;同時也幫助提供者(通常也是女性)得到一份好工作的前提,期待透過托育與長期照顧的公共化或非營利服務系統,達到更長遠、更加性別平等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