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臺灣再/在發展講座 廖文輝解析馬來西亞華人政治

日期 : 2022-10-14 單位 : 國發所
【國發所訊】
本校國家發展研究所因應疫情邊境管制,持續執行高教深耕計畫,今(2022)年特別舉辦「臺灣再/在發展(Developments in/for Taiwan)」系列講座,規劃以發展研究為中心,聚焦「臺灣經驗與國際連結」等相關議題的發展。

本次講座邀請到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東南亞學系系主任兼馬來西亞歷史研究中心主任廖文輝(Bon Hoi Lew),於10月11日在國發所以「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litics in Postwar Malaysia 戰後馬來西亞華人政治的發展」為主題,詳細說明與梳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馬來西亞華人政治的發展脈絡。

廖文輝以馬來西亞華人政治的三股力量:馬華公會、董教總(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工作的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與華校教師會總會的聯合簡稱)為代表的華團,以及反對力量作為引論,將戰後的馬來西亞華人政治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戰後初期的瞬間政治真空、馬華公會和華團協力合作時期(1948-1957)與馬來西亞建國以來的華人政治。

廖文輝指出由於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而殖民統治者無法接管政權,在戰後出現權力真空的瞬間,然而馬共缺乏政治遠見的領導,遭致馬來人的不滿,導致華巫關係緊張,引發雙方衝突;隨後1948年馬華公會成立,對推動華人政治參與產生積極作用,儘管1961年以後,因黨爭與改革成效不彰,導致華人政治力量每況愈下,在公民權的爭取上「有心無力」,但是參與選舉、組織聯盟都是華人開始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的重要開端。

廖文輝總結演講內容,提出馬來西亞華人政治的發展脈絡是從主動爭取到被動反應的過程。在1961年之前基本上是成功的,華人在政治上發揮積極作用,為馬新政治做出了貢獻;但是從1961年開始,因華人政治力量的黨爭與改革成效不彰,導致華人的政治力量每況愈下,甚至一蹶不振。

國發所博士生季宇琦提出在當前馬來西亞政治中,國際強權對馬來西亞華人政治是否有影響力?特別是當今備受關注的「中國效應」,廖文輝認為這是很深刻的提問,他指出馬來西亞建國以來的華人政治中,馬華公會連番的黨爭與反對黨的崛起是非常明顯的,而這也反映在傳統華社與馬來西亞建國後出生的中、青年世代對政治議題認知上的分歧,傳統華社更容易理解北京的看法,而年輕社群則更支持歐美的觀點,例如2019年「929全球反極權大遊行」串連行動中,吉隆坡的集會就出現雙方不同觀點的爭議。

廖文輝深耕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對於戰後該國華人政治發展的分析鞭辟入理,講座尾聲討論時間,廖文輝詳細回應出席師生的提問,儘管遠距對談,雙方依舊熱烈討論。期待本校學子未來一起深入探究華人政治參與、發展的相關議題,讓華人研究成果更加精彩。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