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從伊斯蘭蘇非派經典重現 談臺灣「文化方舟」角色

日期 : 2021-11-24 單位 : 民族系
【民族系訊】
民族系於11月18日下午舉辦「中國回民第一書《熱什哈爾》新譯本的特色──兼談當前臺灣『文化方舟』的使命與挑戰」座談會。舉辦該活動係由於清代穆斯林回民著名的蘇非教派「哲合忍耶」以阿拉伯-波斯語機密書寫的內傳文獻《熱什哈爾》,2020年於甘肅發現罕見的民間手抄本,2021年即以前所未有的中文翻譯形式在臺灣正式出版。

該書紀錄「哲合忍耶」前兩輩教主(導師)馬明心與穆憲章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清代乾隆年間悲壯的抗清史實。該派後人以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方式保存其珍貴傳說與資料,成為中國伊斯蘭蘇非派民間文本中的瑰寶。該書最早發現的寧夏民間抄本曾於1991年在北京翻譯成中文出版,該版並於1995年在臺灣出版繁體版。2020年甘肅張家川發現另一甘肅民間手抄本後,在著名穆斯林作家張承志等人的協助下,立刻翻譯成中文,並由臺灣的大塊出版社於2021年7月正式出版問世。

座談會首先由民族學系副教授張中復介紹「哲合忍耶」與《熱什哈爾》在研究中國蘇非主義中的特色和重要性,以及北京三聯、臺灣商務、臺灣大塊三種中譯本的內容。其中大塊版不但採用《元朝秘史》「蒙音漢字」形式將阿拉伯-波斯語先進行同位翻譯,然後再整譯為完整中文稿,最後並將所有阿拉伯-波斯語手抄本原文列為附錄,此實為整理中國伊斯蘭史料中的創舉。

接著由國內知名的出版人、大塊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長郝明義說明在臺先後出版《熱什哈爾》中譯本的經過與用意。尤其目前中國大陸情勢下,這種單一教派的資料很難獲准完整出版,大塊這種讓臺灣成為「文化方舟」的角色與使命,確實值得讓人深思。

另一位與談人、宗教所所長蔡源林則以伊斯蘭經典《古蘭經》與《聖訓》的論述體例,來闡述《熱什哈爾》的體裁特徵及其深奧的蘇非義理內涵,並提供宗教學研究方法的視野以為回應。其次則由民族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趙秋蒂以她過去在寧夏進行「哲合忍耶」的田野調查經驗,來說明該書寫成的特殊意義,以及作為中國伊斯蘭研究的重要參考價值。

參加本次座談會除民族學系、宗教所共約50名同學之外,民族學系教授賀大衛、助理教授劉子愷、國際事務學院前院長鄧中堅等師長亦出席與會。其中賀大衛以之前在德國漢堡大學古文獻研究所訪學的經驗,建議像《熱什哈爾》這類珍貴手抄本的問世,可以嘗試與之進行更多的合作可能。綜觀本次活動內容充實,發揮跨學科視野互動,並與出版業界充分交流,已為日後續辦類似活動打下很好的基礎。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