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國際合製經驗談 陳和榆分享創作初心

日期 : 2021-11-03 單位 : 產創總中心

【產創總中心訊】

產創總中心邀請《通靈少女》導演陳和榆,以「讓魔法發生」為主題,分享他將短片作品《神算》推展成為國際影集《通靈少女》的創作歷程,同時作為臺灣影視國際合製的先行者,為有志從事劇本創作、影視產業的同學一一解惑。

 

談到創作源起,陳和榆分享就讀藝大研究所期間,一份課堂作業,讓他與通靈少女原型人物「索非亞」結緣,於是講述靈媒少女日常生活的短片故事《神算》就這麼誕生,隨後他投稿公視的學生劇展並接連獲獎,進而代表參加「世界公共電視大展」吸引到HBO投資,延伸出HBO首次與臺灣合製、且首次全程以華語發音的國際影集——《通靈少女》。

 

在與HBO的合作過程中,由於HBO要求與原作《神算》做出差異,因此《通靈少女》的故事風格、角色形象都需要強化原創性,作為導演的他每天都在抉擇。包括選角、東西方觀念落差、國際市場的語言等問題都是一大挑戰,陳和榆認為,「劇本」是他最有把握的部份,因此當意見分歧時,他都會從創作者的角度出發,以維持劇本完整度為核心理念,尋求合作夥伴認同。

 

談到影視環境,陳和榆比喻灣的影視業比較像手工業,雖然沒有一個大量生產的框架,但產業的形成就是靠經驗的累積,因此創作者要關注的是文本質量,而其他部分則會有其他高度專業的人來完成。對於近來國際合資的風潮,他建議應該要回歸題材與國際平台的適配度來做判斷,如同他一直強調:「你要回到劇本,想看看你要寫的是怎麼樣的故事」。

 

當學生提問創作題材如何選擇時,除了多看報章雜誌,陳和榆建議:「去找離你最遠,但你非常有興趣的題材,再搭配上一個離你最近的事物」,像是宮廟、鬼神離他很遠,但「學生的日常」就是他最熟悉的事物。同時他也提到好多年後,他才覺得通靈少女是在寫他自己,其實這些孤單、不被理解都是他內心的映射,因此他勉勵大家從身邊的故事開始寫起。

 

面對近日有許多圈內人抨擊臺灣的影視補助偏重「議題題材」,陳和榆分享自己擔任劇本評審的經驗,認為是由於參賽作品本身就多以「社會責任」為題,才會導致補助金似乎都流向這些「公共議題」文本的現象。但陳和榆呼籲:「創作要做的是去挖掘感性面,那些生命中真實的經歷,才是會觸動人心的東西。」因此,他也不建議大家去猜評審的口味,因為這遠離了創作本質。

 

當同學問及該如何激盪創意、創新的想法時,「想要創新時,那你要想什麼是普通」,陳和榆這樣回答。以「通靈少女」為例, HBO看中的就是這個題材的「普世性」與「獨特性」。陳和榆談到有人講過奇幻的通靈題材、寫過少女的日常故事,但述說靈媒少女日常的題材不多。對他來說,創新並不是完全不同於別人,而是你比別人多踏出一步。演講的最後,陳和榆透過小故事勉勵大家:「做自己喜歡的事,再怎麼樣你都是個快樂的人,記得要快樂。」

 

對於下一步作品,陳和榆笑著說:「我不喜歡重複,所以會有驚喜感,但或許也會有熟悉感,期待趕快和大家見面」。雖然在創作上遭遇很多挑戰,但他表示很期待看到觀眾的反應。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