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22年教書生涯將「畢業」 陳芳明對政大滿懷感謝

日期 : 2021-07-12 單位 : 秘書處

【校訊記者吳季柔報導】

「其實我從來沒有想過會來政大。」高齡74歲的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芳明細數一生經歷的大風大浪。曾為黨外運動人士的他,從未想過會在當時有「黨校」之稱的政大任教,而且一教就是22年。但考量健康因素,陳芳明將結束在政大的教書生涯,他笑說期末成績送出去之後,「我就正式畢業了。」

 

動筆寫下臺灣文學史 成一代宗師

陳芳明經歷過動盪的戒嚴時期,因海外求學的際遇而投身民主運動,卻也因此遭政府列為黑名單,被迫流亡海外18年。1992年他回到臺灣,接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也著手開始書寫「臺灣新文學史」

「在1980年之前,臺灣沒有人寫臺灣文學史。」陳芳明回憶戒嚴時期,政府不允許學者研究臺灣,「都是中國大陸在幫我們寫文學史,這就像你每天過日子,可是別人幫你寫日記一樣。」為了爭取臺灣人的主體性,陳芳明動筆寫下臺灣文學史的先例,也翻開他身為學者身份的篇章。

陳芳明笑說當靜宜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問他想不想去教書時,他一口答應,並辭掉民進黨文宣部主任的工作,決定專心著書立說、傳道解惑,「每一年都做國科會(科技部前身)的研究,寫的論文也都收進書裡。」隨後他任教於暨南大學中文系,並在當時政大中文系系主任董金裕的邀請下,利用週末在政大舉行臺灣文學史演講,吸引大批專家學者前來聆聽,「我沒有想到來旁聽的人那麼多,教室坐滿滿,因為當時沒有人教臺灣文學史。」一年後,陳芳明受邀成為政大中文系教授。

 

意外落腳政大 打造台文所理想陣容

「聽說文學院投票通過的時候,投了好幾次最後低空掠過。」陳芳明笑說當時身份敏感,而讓他不畏艱難也要在政大落腳的原因,依舊是臺灣文學史的使命。當時陳芳明寫到1950年代盛行的反共文學,卻遭遇瓶頸,而政大因為黨校背景,藏書包括豐富的反共文學作品,正好提供他多元的研究素材。

時空來到2005年,當時臺灣文學研究蓬勃發展,而陳芳明一手打造的政大台文所也開始招生。「我臺灣文學史怎麼寫,就呈現在台文所的師資結構。」陳芳明雙眼發光,他逐項列出臺灣文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女性文學、同志文學、原住民文學,又因臺灣文學屬於東亞文學,台文所也聘請了日韓的文學專家。

 

滿懷感恩 捐贈藏書手稿「共享知識」

對陳芳明來說,創立理想中的台文所是重要的里程碑,他也感謝政大提供開放的空間,「讓我可以享受多元的文化價值,從前是黨校的政治大學,現在已經變成最開放的人文大學。」

對於政大的感謝,陳芳明以數十年的豐富藏書報答,其中不乏珍貴的絕版書籍,「我回報的方式就是,我的藏書都捐給政大。」而陳芳明的藏書因數量龐大,分散存放於台文所圖書室、達賢圖書館,以及位於中正圖書館一樓的「陳芳明書房」。

「陳芳明書房」由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捐贈,收藏著陳芳明贈與政大的藏書、圖書館新書,以及珍貴的手稿。陳芳明笑說捐贈藏書之後,查找書籍時也方便許多,他也因此領悟「知識也好,書籍也好,都是要分享而不是獨占」,而「陳芳明書房」,便是知識共享的實踐。

 

教書生涯完滿退休 「最勤奮畢業生」筆耕不輟

在陳芳明22年教書生涯當中,他嚴謹對待知識,認真教導學生,也因此受到學生愛戴,課堂往往座無虛席,更吸引歌手陳綺貞前來旁聽。對此他自豪地說,自己的課從不點名,「我的學生一看就知道誰是誰。」

對於即將從政大「畢業」,陳芳明十分感激,「到現在還是覺得沒有政大,大概我後來的書都沒辦法寫出來。」但他也笑說今後只是不教書而已,「我還是會繼續留在學校,在我的研究室裡繼續寫作。」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