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社科院小敘時光 黃厚銘分享教學經驗

日期 : 2021-03-31 單位 : 國傳英語碩士學位學程
【社會科學學院訊】
社會科學學院於3月26日中午舉辦「小敘時光」,邀請本院社會學系特聘教授黃厚銘分享教學經驗,吸引眾多院內外老師及行政同仁參與。活動由社科院院長江明修主持,與會者專注傾聽黃老師的分享,會後的交流也十分熱烈。江院長於開場時,特別推崇黃老師是本校非常少數同時以優秀的教學與研究表現獲選為特聘教授之教師。

該場演講即示範其慣用的教學方式:事前準備講課重點並且整理成講稿綱要,以及沒有使用簡報軟體。黃厚銘表示,任教以來堅持不使用簡報軟體上課,原因除了講者(老師)容易因此照著簡報檔內容的字句唸稿,學生也容易依賴簡報內容而選擇以拍照或事後請老師提供簡報檔案的方式「記筆記」。他認為,親手記筆記是學生消化與理解課程內容的重要過程,沒有使用簡報檔的上課方式能夠訓練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黃厚銘也介紹現場同仁他在教學中曾經以及現正使用的一種構思軟體,包括目前已經停止銷售的Inspiration,以及目前使用的OmniOutliner軟體。他說即便許多課程已經上了好多年,但是每次上課前還是使用前述功能類似於心智圖軟體、實際上目標卻完全不同的軟體來備課,而非滾動式修正既有的簡報檔。講稿綱要只記關鍵概念,因為講課時只需看一眼即可知道重點內容。黃厚銘強調,每個老師習慣的備課與上課的方式皆不同,但他特別推薦這種每次備課都可以有系統又簡要地整理思緒與講課內容的構思軟體跟方式。

教學經驗分享以黃厚銘所教授的兩門大學部課程為例,第一門是文本研讀與討論課,課名通常訂為《文化與現代性》或《反身社會學經典研讀》,另一門則是演講課,包括:《社會學理論》、《社會學動動腦》等課程。關於上述經典研讀的課程,黃厚銘說會刻意選擇社會學家Bourdieu或Garfinkel最難研讀的文本作為一整學期的閱讀書目。他強調,雖然篇幅往往只有二、三十頁,但是這兩個思想家的文本字句和思想家的思想皆很纏繞和艱澀,深入研讀並正確理解文本並不容易,也因此需要更多的時間學習跟消化。他也說,這門課的上課方式,被臺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稱為「全景敞視教學法」,該名稱受到Foucault「全景敞視監獄」概念的「啟發」。

黃厚銘解釋,將這種類型的監獄類比為教室,該門課上課方式的特點即是全班在逐字逐句研讀文本過程中,授課老師會在課堂隨機的抽點學生回答。他說,抽點的隨機性使得學生必須於課前認真預習,而爭取分數的方式就是積極發言參與討論,因此學生通常會組成讀書會共同進行課前預習,這體現在教學意見調查表學生填寫的預習時間平均約為4至5小時。針對這樣的上課進行方式,黃厚銘也承認進度十分緩慢,但是他強調類似這樣的課程目的在讓學生透過深入的透徹研讀與討論掌握思想理論家的思想脈絡體系。他說,這種授課方式所產生的非預期後果或影響,是事後學生們也會自己組讀書會,自然強化學生之間感情連結。

關於成績評定的部分,黃厚銘說,他對認為表現優秀的同學從不吝惜給高分,甚至給過滿分100,但是對於表現非常不理想的學生,他也不害怕給低分、甚至當掉多數的學生,也因此給出的成績的分佈落差會很大。此外他也提到,多數老師都擔心太晚下課會受到學生的「懲罰」,但他舉會計系俞洪昭老師授課的經驗為例指出,俞老師不但沒有因為延長上課時間而不受學生歡迎跟敬愛,甚至多次獲得教學優良獎。關於自己屢次獲得教學優良獎,黃厚銘也表示是幸運的,因為本校學生高素質對於老師在教學上的認真付出不但有所期待,也給出正面回饋。

提問時間老師們的提問也十分踴躍。傳播學院黃俊銘老師針對理論性課程如何調和課程的進度壓力和文本討論深度、平衡學生素質的差異安排課程的深度,以及演講課如何安插互動等問題提問。黃厚銘逐一回應指出,理論性課程方面應是簡化內容而非將概念直接排除,將概念講解到非常清楚。他會以所有的學生都能掌握該概念為目標來備課,若因為進度不適合在課堂上使用全景敞視教學法,仍然可以透過籌組讀書會的方式解決。

社科院院長江明修、副院長黃東益也關心社科院如何給予學生讀書上的協助。黃厚銘認為,讀書會需要的就是場地和書籍,並建議院辦可以給予學生一些經費作為鼓勵,並提供適合討論的研究室空間。對於黃副院長也詢問如何準備簡介式課程的方式,黃厚銘老師則回覆會依據主題,找尋與此主題相關的重要文獻閱讀、再以前面提到的軟體備課,超越仰賴單一一本教科書式的教學方式。

江院長總結時表示,黃厚銘老師的分享也解決了自身許多教學上的困惑。社科院將持續舉辦分享活動,提供平台鼓勵來自不同領域、科系的學生和老師,彼此進行跨學科的學術交流互動。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