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環礁上的農業: 政大社科院學生遠赴馬紹爾群島實習
日期 :
2025-09-22
單位 :
亞太碩
【亞太碩訊】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自 2024 年 5 月由院長楊婉瑩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簽署合作協議以來,即積極推動國際參與及學術實踐的結合。協議簽署後不久,學院隨即派遣校園大使赴史瓦帝尼見習,並於返國後召開記者會,藉此增進校園師生對臺灣對外發展援助工作的認識與支持。今年度的見習計畫則於 2025 年 8 月下旬移師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群島,由社科院國際事務副院長劉曉鵬領隊,來自美國、就讀亞太英語碩士學程(International Master’s Program in Asia-Pacific Studies, IMAS)的 Catherine Tadlock 與國家發展研究所劉又名同學獲選參加。
抵達馬紹爾群島的第一天,劉又名與Catherine Tadlock即受到駐國公使劉漢清的接見。劉公使除了表達熱烈歡迎,也勉勵他她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深入瞭解臺灣在國際舞臺上的努力與付出。隨後,技術團團長呂育銘帶領參加的同學們,前往駐地展開為期一週的實地學習。
第一個實習主題是豬隻飼養。對馬紹爾當地居民而言,豬肉是主要肉食來源,但不論在產量或肉質上,仍有提升空間。為改善此一情況,國合會多年來持續協助當地推動品種改良與飼養技術。劉又名與Catherine Tadlock不僅在團部學習基本流程,包括餵食、稱重、挑選種豬、編號管理、公豬取精與冷凍保存、母豬授精、驗孕與助產等,更親自參與操作。他們也前往農戶家中,與居民交流種豬應用的實際經驗,深刻體會技術移轉對農民生計的重要性。
隨後,他們投入蔬菜種植體驗。由於馬紹爾群島地處珊瑚礁地形,耕地稀少且土壤貧瘠,蔬菜栽培本就困難,加上廉價加工食品的大量進口,導致居民飲食普遍不均衡,健康問題日益嚴重。國合會因而推廣適合當地環境的蔬菜品種,並以豬糞製作堆肥,降低成本,兼顧環境永續。更重要的是,專案將飲食教育與學校午餐計畫結合,透過贈送學校廚具與提供蔬菜,使其能每日供應營養午餐。校長在受訪時指出,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即便畢業後也會持續影響家庭與社區,進而改善整體飲食文化。
除了農業,國合會在馬紹爾的合作範圍也涵蓋教育、環境與職業訓練等多元領域。兩位同學在當地課堂中觀摩臺灣籍教師的日常工作,並實地參與淨灘活動,見證這片美麗環礁正遭受塑膠垃圾污染的嚴峻挑戰。此外,他們還訪談曾赴臺灣接受職業訓練並返國就業的人員,瞭解專業技能如何幫助他們在本國找到工作與改善生活。這些見聞讓同學們體會到國際合作的多重層面,並非僅止於農業或經濟,而是涵蓋社會發展的各個面向。
短短七天的實地參與,卻帶來豐富而深刻的體驗。隨行的國際事務副院長劉曉鵬表示,國際合作是臺灣外交工作的重要支柱,其涉及的議題橫跨經濟、教育、環境、社會等領域,幾乎涵蓋所有社會科學的研究面向。透過校園大使的派遣,學生不僅能直接認識臺灣的外交實踐,也能將所見所聞帶回校園,轉化為推廣與教學的素材,進一步拓展同儕的學術視野,培養新一代關心世界、具備行動力的青年學者。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自 2024 年 5 月由院長楊婉瑩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簽署合作協議以來,即積極推動國際參與及學術實踐的結合。協議簽署後不久,學院隨即派遣校園大使赴史瓦帝尼見習,並於返國後召開記者會,藉此增進校園師生對臺灣對外發展援助工作的認識與支持。今年度的見習計畫則於 2025 年 8 月下旬移師太平洋島國馬紹爾群島,由社科院國際事務副院長劉曉鵬領隊,來自美國、就讀亞太英語碩士學程(International Master’s Program in Asia-Pacific Studies, IMAS)的 Catherine Tadlock 與國家發展研究所劉又名同學獲選參加。
抵達馬紹爾群島的第一天,劉又名與Catherine Tadlock即受到駐國公使劉漢清的接見。劉公使除了表達熱烈歡迎,也勉勵他她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深入瞭解臺灣在國際舞臺上的努力與付出。隨後,技術團團長呂育銘帶領參加的同學們,前往駐地展開為期一週的實地學習。
第一個實習主題是豬隻飼養。對馬紹爾當地居民而言,豬肉是主要肉食來源,但不論在產量或肉質上,仍有提升空間。為改善此一情況,國合會多年來持續協助當地推動品種改良與飼養技術。劉又名與Catherine Tadlock不僅在團部學習基本流程,包括餵食、稱重、挑選種豬、編號管理、公豬取精與冷凍保存、母豬授精、驗孕與助產等,更親自參與操作。他們也前往農戶家中,與居民交流種豬應用的實際經驗,深刻體會技術移轉對農民生計的重要性。
隨後,他們投入蔬菜種植體驗。由於馬紹爾群島地處珊瑚礁地形,耕地稀少且土壤貧瘠,蔬菜栽培本就困難,加上廉價加工食品的大量進口,導致居民飲食普遍不均衡,健康問題日益嚴重。國合會因而推廣適合當地環境的蔬菜品種,並以豬糞製作堆肥,降低成本,兼顧環境永續。更重要的是,專案將飲食教育與學校午餐計畫結合,透過贈送學校廚具與提供蔬菜,使其能每日供應營養午餐。校長在受訪時指出,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即便畢業後也會持續影響家庭與社區,進而改善整體飲食文化。
除了農業,國合會在馬紹爾的合作範圍也涵蓋教育、環境與職業訓練等多元領域。兩位同學在當地課堂中觀摩臺灣籍教師的日常工作,並實地參與淨灘活動,見證這片美麗環礁正遭受塑膠垃圾污染的嚴峻挑戰。此外,他們還訪談曾赴臺灣接受職業訓練並返國就業的人員,瞭解專業技能如何幫助他們在本國找到工作與改善生活。這些見聞讓同學們體會到國際合作的多重層面,並非僅止於農業或經濟,而是涵蓋社會發展的各個面向。
短短七天的實地參與,卻帶來豐富而深刻的體驗。隨行的國際事務副院長劉曉鵬表示,國際合作是臺灣外交工作的重要支柱,其涉及的議題橫跨經濟、教育、環境、社會等領域,幾乎涵蓋所有社會科學的研究面向。透過校園大使的派遣,學生不僅能直接認識臺灣的外交實踐,也能將所見所聞帶回校園,轉化為推廣與教學的素材,進一步拓展同儕的學術視野,培養新一代關心世界、具備行動力的青年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