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荻瑾蓀與生態」國際學術研討會 實踐跨領域學術合作典範









【英文系訊】
國立政治大學外國語文學院英國語文學系與美國艾蜜莉・荻瑾蓀國際協會(The Emily Dickins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EDIS)共同舉辦線上與現場之2025「荻瑾蓀與生態」艾蜜莉・荻瑾蓀國際協會暨文山國際學術研討會(2025 “Dickinson and Ecologies” Emily Dickinson International Society*Wensh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Taiwan),於6月19日至6月22日在國立政治大學研創大樓舉行,吸引五大洲超過十餘國、百餘位學者與教育家投稿與參與,國內外實體∕線上與會總人數將近三百人,整體活動規模與內容呈現國際高度與多元性。
自艾蜜莉・荻瑾蓀國際協會於1992年籌劃會議以來,此次國際會議是繼2007年與日本分會在神戸大學舉辦之後,二度於亞洲舉行,在格局與形式上皆突破以往多於歐美國家舉行的既定框架。會議為期四天,主題圍繞美國詩人艾蜜莉・荻瑾蓀,觸及文學、生態、文化、歷史等研究面向,不僅包含兩場專題圓桌論壇與若干主題不一的論文徵稿發表場次,還設有豐富且多樣的藝術展覽與工作坊,涵括:加拿大、美國、中國、臺灣藝術家書畫展覽、政大英文系同學茶文化展覽、政大校園植物巡禮、紐約作曲家以及傳統國樂與福建客家音樂家演出、讀詩猜謎會,與奧地利戲劇以及本地多種藝術、音樂以及研習工作坊等精彩展演活動,吸引上百位國內外詩學專業學者、藝術家、翻譯家、教育家、生態工作者與各校師生前來共襄盛舉,以詩會友,共享學術交流的喜悅,成功促進國際學術交流並提升臺灣學術與文化能見度。
艾蜜莉・荻瑾蓀為美國19世紀重要詩人之一,其詩文時常以人類的角度來闡釋非人類的世界,藉此探析種族與生態之間的緊密關聯。詩人對於生態多樣性的強調正巧呼應了政大所在的文山區裡豐富生物資源,文山區不僅享有生物多樣性一大特色,且有臺北市立動物園作為知名景點,其繚繞綿延的山地地形和茶文化更是素來馳名遐邇。「文山」一詞字面意為「文學的山脈」,明確地傳達了與本會著重蘊育生命相關的主題,無疑是個適合探究荻瑾蓀詩文與生態的場域。
荻瑾蓀既是詩人也是園丁,常在詩歌中談討人類文明秩序與非人類世界之間不穩定的關係,更是時常激發讀者反思,重新審視人類與環境的關係。本次2025「荻瑾蓀與生態」研討會議依循生態論述觀點,透過跨學科和/或跨文化的視角探究爬梳荻瑾蓀與生態詩之關聯,鼓勵各種與主題相關之論文專題討論、藝術展演、工作坊,以及其他相關跨文化與跨領域合作,試圖與當代生態評論家集思廣益,思考如何運用詩人作品來理解人類與非人類的關係,以及其與當代環境危機的關聯性。同時,因艾蜜莉・荻瑾蓀暨文山國際會議提升國際學術交流之規模,活絡政大跨院/系/單位,相互流通,亦是以另一形式實踐跨領域的學術合作,凸顯當地社群合作之社會價值。藉由跨領域、跨文化的會議型態,結合當前社會對生態永續的關注,提升詩學研究的社會影響力。同時,透過政大外語學院、創國學院等跨院系合作,及國際合作處、研發處、雙語中心以及產學營運暨創新育成中心等單位的協同,實踐跨領域學術合作典範。
本次會議特邀政大校長李蔡彥教授與外語學院副院長招靜琪教授前來致上歡迎祝詞,亦邀請艾蜜莉・荻瑾蓀國際協會理事長Paraic Finnerty與政大英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許立欣教授開幕致詞。伴隨政大英文系研究生籌劃委員會精心安排的開幕影片,由政大同學朗讀荻瑾蓀詩文,引領在場與線上與會者們迎接接下來的詩文之旅。
本次論文徵稿發表主題多樣,徵集投稿作品相當踴躍,涵括動植物研究、人類世、全球南方、親屬關係與概念、後人類主義與多物種想像,以及生態志異與恐懼等各種面向之重要議題探討,為荻瑾蓀詩文研究提供豐沛的學術動能。其中兩場專題圓桌論壇更是邀請到重要學者林耀福教授與單德興教授主持,不僅促進與會者之間的學術對話與交流,亦拓展學術視野,深化議題理解與探究。
艾蜜莉・荻瑾蓀國際協會理事長Paraic Finnerty表示,本次會議的成功有賴於所有與會者的積極參與,以及眾多位學者們的支持與長年來的學術貢獻,也尤其感謝研討會籌備團隊與政治大學的大力支持。無論是實體或線上與會者,皆深切感受到英文系主任許立欣教授所率領的學生工作團隊展現出的專業態度與高度敬業,使每場活動、每場討論都順利圓滿。也由衷感謝許立欣教授將艾蜜莉・荻瑾蓀國際協會帶到臺灣,終於促成這場精彩絕倫、充滿啟發與深具意義的學術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