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的國際影響與政經效應 王信賢剖析國際秩序與臺灣挑戰



【圖書館訊】
圖書館於3月至4月間舉辦「2025川普與美國大未來」主題書影展活動,為響應此系列活動,特別邀請本校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信賢,於3月25日假達賢圖書館羅家倫講堂,以「『川普2.0』的國際影響與政經效應」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本講座吸引逾120名師生及校外人士報名,現場互動熱烈,許多與會者表示獲益良多。
講座伊始,由圖書館館長廖文宏主詞開場,簡要介紹本校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長年以來對於國際關係與兩岸議題的深耕投入,並點出本次講題在當前國際局勢中的重要性。隨後由王信賢教授主講,深入解析川普重返白宮後,對全球秩序、區域安全與臺灣未來可能帶來的深遠變化。
王信賢首先以川普2.0的核心特徵──「孤立主義、交易主義與民粹主義」為切入點,剖析其在外交與內政上的全面升級,包括嚴控移民政策、要求盟國支付更多軍費、強化對中對抗等。他也指出川普任命的核心幕僚與人事安排,將進一步落實其「美國優先」政策。
在國際層面,王信賢指出,川普的回歸使得既有的國際秩序出現典範轉移,美國逐步退出多項國際組織,衝擊全球多邊合作機制,並導致歐洲盟國加快戰略自主的步伐。他援引多位歐洲領導人的回應,凸顯歐洲對川普政府不確定性的高度警戒,並試圖在「川普不確定性」中尋求新的平衡與對策。
針對美中戰略競爭升溫,美國加徵關稅、擴大對晶片與AI技術的出口禁令、限制中國在美國的科技投資,「從小院高牆到大院高牆」,對中展開全面圍堵;另一方面,中國則展開「國際大統戰」與「國際游擊戰」的戰略反制美方壓力。王信賢建議可從中共黨史、國共鬥爭的過程反思現今中國的國際戰略,極具啟發性。
至於臺灣的處境,王信賢詳盡剖析川普對臺言論與政策走向,包括臺海安全、半導體產業鏈重組,以及地緣政治帶來的雙重壓力。王信賢指出,臺灣需更加謹慎面對美中「雙重壓力」的現實,保持更多彈性與迴旋空間。王信賢提醒,區域秩序重回強人博弈狀態,川普2.0時代的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各國必須繫好安全帶,正視可能帶來的新地緣震盪與制度重組。
在Q&A環節中,現場聽眾踴躍提問,焦點涵蓋區域政治、美中臺三邊關係、川普主義的未來走向及其對臺灣的具體影響,有聽眾針對台積電在美中競爭下的關鍵地位提問。王信賢回應,川普政府強調「美國優先」,推動半導體產業回流美國,勢必影響台積電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他進一步指出,相較拜登政府將台積電視為地緣與科技的整合戰略資產,川普較傾向將兩者切割處理,也就是將科技視為純產業問題處理,降低與臺灣的政治綁定。他也拋出思辨性的提問:「當臺灣民眾視台積電為護國神山,川普卻選擇切割其與臺灣的戰略連結,未來的局勢將會如何發展?」
講座尾聲,與會貴賓、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退休教授艾琳達(Linda Arrigo)亦針對當前國際政經趨勢發表評論。她以長期觀察國際人權與東亞發展的經驗為基礎,指出當前美國正面臨民粹主義高漲與社會兩極分化加劇的挑戰。她並援引社會學家伊曼紐爾‧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的世界體系理論,對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主張表達保留與質疑。在美中強權持續角力的局勢下,她認為臺灣所處的位置更加艱困,必須審慎因應國際情勢的變化與衝擊。
本次講座為「2025川普與美國大未來」書影展的重要系列活動之一。展覽精選川普相關傳記、移民與邊境安全、經濟與能源政策等主題書籍,並搭配相關影片,引導讀者多元理解美國政局對全球格局與臺灣發展的影響。書影展資訊公布於達賢圖書館網站(https://bit.ly/4koPm3h),歡迎全校師生踴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