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國發所50週年講座 苑裡鎮長談地方治理想像與實踐

日期 : 2024-04-22 單位 : 國發所
【國家發展研究所訊】
為慶祝本校國家發展研究所50週年所慶,本所結合各門課程主題舉辦Rescaling Development系列講座,政治發展實務講座於4月9日邀請苗栗縣苑裡鎮鎮長劉育育,以「從 NGO 到鎮長:地方自治/治理的想像與實踐」為題進行演講,吸引師生踴躍參與,其中多位為苗栗鄉親,包括社科院前院長、公行系教授江明修也撥冗與會,演講由課程授課老師魏玫娟主持。

2022年地方選舉,屬年輕世代的劉育育當選鎮長時,新聞媒體以「不買票、沒樁腳的政治素人如何贏得選舉」為題進行報導。劉育育以「掀海風」共同創辦人跟苑裡鎮鎮長介紹自己,演講以她參與包括「樂生療養院反迫遷」、苗栗反瘋車」以及「太陽花學運」等社會運動開始,進而說明她返鄉投入社區營造,創辦地方創生團體「掀海風」、獨立書店「掀冊店」,最終決定參與鎮長選舉的心路歷程。劉育育說,苑裡為閩客族群共居的地方,但多數為使用閩南語的族群,因此「掀海風」跟「掀冊店」都是以臺語發音發想的名字。

劉育育說,因為在北部讀書,因此剛開始參與社會運動時也是以雙北為主,但在參與多場以批判、抗議為主的運動之後,應該進一步投身社會的建設跟改革,因此決定返回故鄉苗栗苑裡,投入在地文史工作。她說,返鄉之後跟伙伴共同創辦的掀海風,主要是從透過訪談跟資料蒐集進行地方歷史書寫開始,同時辦理走讀活動,帶領在地年輕學子跟外來遊客認識苑裡。掀冊店除了販售書籍雜誌之外,更希望能作為苑裡在地的「第三空間」(the third space),供鄉親們針對在地公共議題進行討論所用。

為什麼會以年輕女性、政治素人身份參與地方選舉?劉育育說,這個決定做得很倉促,但跟下決心參選有關的是她以及苑裡許多鄉親深切關注的有百年歷史的市場失火、但改建之路不見前景有很大的關係。演講穿插幾段新聞媒體以及掀海風 自行拍攝的影片,其中一段是影片是苑裡公有市場失火之後,攤商們表達對市場的深切感情的訪談,也敘述了日治時代即存在的市場的歷史沿革。劉育育說,市場是人流、物流、資訊聚集之地,作為一個公共空間,它就像廟埕一樣是一個地方民眾公共生活的中心,形塑社區認同跟凝聚力。

百年市場失火,改建遙遙無期,是劉育育跟市場攤商、NGO伙伴共同討論後決定參選的主要原因。她說,由於鎮公所跟縣政府對於市場改建展現的態度十分消極,且地方民眾傳聞市場失火可能涉及土地利益,因此擔心已經確定是文化資產的公有市場將永遠消失。劉育育說,這些都是傳聞,其中也有將改建為大型購物商場的傳聞。她說,這是對地方現代化發展的其中一種想像,但是對於地方文化資產、社區共同記憶跟現代化發展之間的衡量,將決定苑裡的發展是否失去它特有的面貌。

劉育育說,從決定參選鎮長選舉到選舉日只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她跟團隊決定不採取傳統選舉的作法,例如「炒米粉」、「選舉小物」等,更為了能讓理想更有機會實現而找了另外兩位伙伴參與鎮代表選舉。她說,他們是採取「共同選舉」的方式,以「毋免拜託聯盟」(臺語發音)為名進行競選。劉育育說,這是參選鎮代表的一位市場攤商大哥給的靈感。她說,這位大哥為了市場改建,拜託了多位民意跟政府的代表,但一點進展也沒有。

劉育育說,選舉時參選的公職跟民代總是拱手拜託選民將選票頭給他們,當他們當選、執政時,應該以服務人民為重,但事實上卻是民眾有需求時卻必須反過來拜託民代跟政府,甚至非法關說等。她說,這是為什麼他們會以「毋免拜託聯盟」為名的原因。她強調,不需拜託並不是他們姿態高,在選舉時不需拜託選民支持,而是當民眾需要他們協助時,不需向他們拜託。

在參選過程中與意外地當選鎮長之後,劉育育的團隊特別希望能在施政中實踐審議民主的理念。例如政見說明會時,他們請出席民眾,以貼貼紙的方式,就其團隊提出的幾項主要政見表達意見,被貼上最多貼紙著,即意味著多數民眾希望苑裡能夠有的建設。有鑑於人口外流、老年化是苑裡所面臨的發展挑戰,劉育育表示,透過類似青年人才培訓相關活動號召因求學、工作而離開故鄉的苑裡青年返鄉。

原訂一個半小時的演講,因演講內容豐富、問答踴躍,進行了近三個小時才結束。與會者問及年輕女性的身分參選地方選舉是否特別不容易,在競選過程中曾經面臨什麼樣的挑戰;有人則是對劉育育在參選鎮長時,以及擔任鎮長之後,如何與通常被視為樁腳的里長互動感興趣。演講結束後與會者仍跟她及隨行的顧問、伙伴林秀芃進行熱烈討論。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