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研究創作獎獲獎學生 分享心路歷程
日期 :
2023-12-20
單位 :
研發處
【研究發展處訊】
研究發展處於12月14日舉辦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下稱國科會) 111年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頒獎典禮暨獲獎人經驗分享論壇,活動邀請了5位榮獲研究創作獎的學生分享他們執行研究計畫的心路歷程。當天活動現場不僅有多位老師蒞臨參與,還吸引了許多對大專研究計畫感到興趣的同學前來聆聽。
為了提早培育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科學、應用科學之優秀研究人才,國科會制定了「補助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作業要點」 ,該補助計畫預計每年12月公告申請資訊,截止受理時間為次年2月期間,旨在鼓勵大學生能儘早接受研究訓練、學習研究方法、加強實驗及實作能力。經過研究計畫審查通過的學生,國科會將提供每位獲選學生為期8個月、每月6,000元的研究助學金。對於被評定為成績優良且具創意的研究成果,國科會將頒發研究創作獎,以鼓勵並肯定學生的研究才華。
今年國立政治大學共有五名學生榮獲研究創作獎之殊榮,自全國近3,000名列入研究創作獎之評獎範圍學生中脫穎而出,獲獎者來自外國語文學院、法學院及理學院等各系所學生,分別為:斯拉夫語文學系王晨羽(指導教授魏百谷)、法律學系力維佑(指導教授何賴傑)、土耳其語文學系韓慶叡(指導教授羅麗君)、英國語文學系李彥庭(指導教授陳音頤)、心理學系朱莫亞(指導教授顏乃欣)。
典禮主持人副研發長林淑芳首先恭喜獲獎同學,身為老師,她感到非常開心地看到許多同學對學術研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同時,她深深感謝指導教授的陪伴與教導,並鼓勵在場的學生積極申請和爭取大專學生研究計畫,她表示,「政大同學們的表現,一直以來都非常超卓」。
今年外語學院共有三位同學榮獲研究創作獎,因此,外語學院院長鄭家瑜親臨現場,對同學的優異表現給予高度肯定。「機會是留給那些有準備,且願意踏出第一步的人。」她讚揚同學具有嚐試並執行研究計畫的勇氣,她認為跨出第一步的勇氣,以及在面對未知題目時的應變能力,不僅能在研究過程中派上用場,也有助於應對人生的各種困境。
「最終成果會是完美的!然而,最初的想法未必會是成熟的,且過程不一定很順利或完善。」首位分享人心理學系朱莫亞因在國外交換,以影片方式分享。她提到一開始擔心自己的想法不完美而卻步,導致後面可運用的時間被延誤。她表示,自己做研究的過程像是「滾雪球」般,藉由他人的回饋看到自己研究的不足,並即時做出改正,所以越接近尾聲,成果變得越豐富完整。她也鼓勵欲參與計畫的同學,遇到問題時要及時尋求協助,給自己多一點包容,「有做事就是好事,適時休息很重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作息,多多去嘗試,能讓研究過程更加順利。
斯拉夫語文學系王晨羽盼藉由跨領域研究,讓自己在未來申請研究所時能有所助益。他表示,自己在選題時,以本身擅長的俄國文化與國際關係為考量,結合興趣、其他專業領域的知識,作為題目的發展方向。不過他坦言,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因為自己非經濟、資訊科學系的學生,所以很多知識必須額外自學,像是他運用國外大學的線上課程,在學習其他領域的技能之餘,還能獲取課程證照,增加自己的履歷。計畫結束後,他也以原計畫中的文字探勘技術,繼續拓展其他研究。
土耳其語文學系韓慶叡以「難民於庇護國建立家園感之生活世界的可能性」為題,榮獲研究創作獎。在致謝詞中,他表達了對指導老師的感激之情,同時也感謝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對他研究成果的肯定。他承認自己的研究過於聚焦於純理論,忽略了現實實踐的層面。回顧過去,他認識到這個不足之處。作為一位以學術工作者為目標的研究者,參與大專學生研究計畫被視為未來研究發展的起點。這也為他提供了許多機會,讓他能夠練習釐清問題、整理文獻並撰寫論文。此外,透過參與這些計畫,能有機會與教授進行一對一的互動交流,這有助於他提前適應碩士班的學術生活。
「『法學』真正的價值並不只是無盡的背誦,而是在不同價值與領域的碰撞下,誕生出應遵循、保障的價值。」法律學系力維佑表示,此次參與研究計畫,讓他更知道自己的所學究竟為何、對於知識的追求更感興趣。他提到,雖然研究計畫以單一主題為方向,但在過程中需要從不同面向去思考、不斷擴張自己的視野,因此在每次的思辨中,都能提升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他的分享中,他也傳授許多做研究的小技巧,例如透過新聞與社論察覺時事和實務的動向,有助於找到可發展的題目。
喜歡《哈利波特》小說的英國語文學系李彥庭,試著結合自己的興趣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以成長小說為骨幹,比較《哈利波特》與狄更斯作品《遠大前程》的異同。他笑著分享當初展開研究計畫的動機,只是因為教授在課堂中短短5分鐘的分享,下課後便找老師談了近半小時,當時甚至連研究主題都有了方向。儘管開頭十分順遂,但計畫執行時,他正在備考研究所,要一邊準備考試,一邊完成研究,可謂是蠟燭兩頭燒。他建議欲參加計畫的同學,要特別注意壓力調解和時間管理,按部就班地完成進度。
心理學系教授顏乃欣表示,朱莫亞在大二時就加入她的實驗室參與研究計畫,彷彿師徒一般地共同學習。她認為,大學階段的同學們,無論是透過進行研究還是實踐,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並在參與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喜愛的事物,找到可以自我實現的領域。
法律學系教授何賴傑聽完同學們的分享,才知道原來學生在研究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但同時他認為痛苦的過程是值得的。他坦言,自己的工作較繁忙,時間相對有限,不過只要同學有心想做,身為老師的他會大力支持。他也肯定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的設立,「大學因為課程的設計,不見得能針對學生個別喜歡的議題去深入了解。」研究計畫讓同學有機會深入了解自己喜歡的領域。
俄羅斯研究所副教授兼副院長魏百谷認為,指導老師就像是陪伴者,在學生會遇到挫折與困境時,可以提醒他們如何面對和調整。他發現,學生有很多特殊的觀點,但身為老師的他卻沒有發現。面對講求創新、跨域人才的社會,他鼓勵所有同學善用國立政治大學的資源、多去修習外系的課程,可以讓視野跟觀點獲得啟發。(撰文:許巧昕 )
研究發展處於12月14日舉辦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下稱國科會) 111年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頒獎典禮暨獲獎人經驗分享論壇,活動邀請了5位榮獲研究創作獎的學生分享他們執行研究計畫的心路歷程。當天活動現場不僅有多位老師蒞臨參與,還吸引了許多對大專研究計畫感到興趣的同學前來聆聽。
為了提早培育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科學、應用科學之優秀研究人才,國科會制定了「補助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作業要點」 ,該補助計畫預計每年12月公告申請資訊,截止受理時間為次年2月期間,旨在鼓勵大學生能儘早接受研究訓練、學習研究方法、加強實驗及實作能力。經過研究計畫審查通過的學生,國科會將提供每位獲選學生為期8個月、每月6,000元的研究助學金。對於被評定為成績優良且具創意的研究成果,國科會將頒發研究創作獎,以鼓勵並肯定學生的研究才華。
今年國立政治大學共有五名學生榮獲研究創作獎之殊榮,自全國近3,000名列入研究創作獎之評獎範圍學生中脫穎而出,獲獎者來自外國語文學院、法學院及理學院等各系所學生,分別為:斯拉夫語文學系王晨羽(指導教授魏百谷)、法律學系力維佑(指導教授何賴傑)、土耳其語文學系韓慶叡(指導教授羅麗君)、英國語文學系李彥庭(指導教授陳音頤)、心理學系朱莫亞(指導教授顏乃欣)。
典禮主持人副研發長林淑芳首先恭喜獲獎同學,身為老師,她感到非常開心地看到許多同學對學術研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同時,她深深感謝指導教授的陪伴與教導,並鼓勵在場的學生積極申請和爭取大專學生研究計畫,她表示,「政大同學們的表現,一直以來都非常超卓」。
今年外語學院共有三位同學榮獲研究創作獎,因此,外語學院院長鄭家瑜親臨現場,對同學的優異表現給予高度肯定。「機會是留給那些有準備,且願意踏出第一步的人。」她讚揚同學具有嚐試並執行研究計畫的勇氣,她認為跨出第一步的勇氣,以及在面對未知題目時的應變能力,不僅能在研究過程中派上用場,也有助於應對人生的各種困境。
「最終成果會是完美的!然而,最初的想法未必會是成熟的,且過程不一定很順利或完善。」首位分享人心理學系朱莫亞因在國外交換,以影片方式分享。她提到一開始擔心自己的想法不完美而卻步,導致後面可運用的時間被延誤。她表示,自己做研究的過程像是「滾雪球」般,藉由他人的回饋看到自己研究的不足,並即時做出改正,所以越接近尾聲,成果變得越豐富完整。她也鼓勵欲參與計畫的同學,遇到問題時要及時尋求協助,給自己多一點包容,「有做事就是好事,適時休息很重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作息,多多去嘗試,能讓研究過程更加順利。
斯拉夫語文學系王晨羽盼藉由跨領域研究,讓自己在未來申請研究所時能有所助益。他表示,自己在選題時,以本身擅長的俄國文化與國際關係為考量,結合興趣、其他專業領域的知識,作為題目的發展方向。不過他坦言,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因為自己非經濟、資訊科學系的學生,所以很多知識必須額外自學,像是他運用國外大學的線上課程,在學習其他領域的技能之餘,還能獲取課程證照,增加自己的履歷。計畫結束後,他也以原計畫中的文字探勘技術,繼續拓展其他研究。
土耳其語文學系韓慶叡以「難民於庇護國建立家園感之生活世界的可能性」為題,榮獲研究創作獎。在致謝詞中,他表達了對指導老師的感激之情,同時也感謝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對他研究成果的肯定。他承認自己的研究過於聚焦於純理論,忽略了現實實踐的層面。回顧過去,他認識到這個不足之處。作為一位以學術工作者為目標的研究者,參與大專學生研究計畫被視為未來研究發展的起點。這也為他提供了許多機會,讓他能夠練習釐清問題、整理文獻並撰寫論文。此外,透過參與這些計畫,能有機會與教授進行一對一的互動交流,這有助於他提前適應碩士班的學術生活。
「『法學』真正的價值並不只是無盡的背誦,而是在不同價值與領域的碰撞下,誕生出應遵循、保障的價值。」法律學系力維佑表示,此次參與研究計畫,讓他更知道自己的所學究竟為何、對於知識的追求更感興趣。他提到,雖然研究計畫以單一主題為方向,但在過程中需要從不同面向去思考、不斷擴張自己的視野,因此在每次的思辨中,都能提升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他的分享中,他也傳授許多做研究的小技巧,例如透過新聞與社論察覺時事和實務的動向,有助於找到可發展的題目。
喜歡《哈利波特》小說的英國語文學系李彥庭,試著結合自己的興趣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以成長小說為骨幹,比較《哈利波特》與狄更斯作品《遠大前程》的異同。他笑著分享當初展開研究計畫的動機,只是因為教授在課堂中短短5分鐘的分享,下課後便找老師談了近半小時,當時甚至連研究主題都有了方向。儘管開頭十分順遂,但計畫執行時,他正在備考研究所,要一邊準備考試,一邊完成研究,可謂是蠟燭兩頭燒。他建議欲參加計畫的同學,要特別注意壓力調解和時間管理,按部就班地完成進度。
心理學系教授顏乃欣表示,朱莫亞在大二時就加入她的實驗室參與研究計畫,彷彿師徒一般地共同學習。她認為,大學階段的同學們,無論是透過進行研究還是實踐,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並在參與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喜愛的事物,找到可以自我實現的領域。
法律學系教授何賴傑聽完同學們的分享,才知道原來學生在研究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但同時他認為痛苦的過程是值得的。他坦言,自己的工作較繁忙,時間相對有限,不過只要同學有心想做,身為老師的他會大力支持。他也肯定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的設立,「大學因為課程的設計,不見得能針對學生個別喜歡的議題去深入了解。」研究計畫讓同學有機會深入了解自己喜歡的領域。
俄羅斯研究所副教授兼副院長魏百谷認為,指導老師就像是陪伴者,在學生會遇到挫折與困境時,可以提醒他們如何面對和調整。他發現,學生有很多特殊的觀點,但身為老師的他卻沒有發現。面對講求創新、跨域人才的社會,他鼓勵所有同學善用國立政治大學的資源、多去修習外系的課程,可以讓視野跟觀點獲得啟發。(撰文:許巧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