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聚焦國防系列演講 止戰到重層嚇阻 建軍到兵力結構

日期 : 2023-05-03 單位 : 俄研所
【國際事務學院訊】
中共近年逐漸加大對我國軍事威嚇,在去年美國眾議長裴洛西訪臺,及日前「蔡麥會」時,對岸二度啟動大規模圍臺、對臺軍事演習,且在軍演後仍有大批軍機、軍艦在臺海周邊活動。中共軍事力量的侵擾已成為國人日常,成為必須面對、深思的問題。

因應近期情勢,國務院本次演講特別邀請到曾經擔任國防部戰規司軍事編裝處處長,現任國防安全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的備役少將柯永森,以豐富的實務及學識經驗,為同學發表對臺海局勢、國內軍力運作、國軍戰略計畫的分析與見解。

演講內容主軸有三:對臺灣處境的分析、國軍如何制定戰略與建構軍力、對於當前困境與未來的規劃。首先柯永森回顧近代戰爭的演變,並指出科技不斷地革新,導致戰爭有更多的不確定性,為此我們需要思考戰爭的慘烈。回到臺灣現在的處境,近期臺海局勢緊張,中共軍機經常性擾臺、跨越中線,共軍更於2023年4月在臺海周邊模擬實施「聯合封控」、「圍島鎖臺」軍演,他認為這意味共軍可能在策略上並用「首戰即決戰」與「長期作戰」,而面對這樣的處境該如何調整國防組織、型塑未來全民防衛是思考的重點。

在制定戰略與軍力建構,柯永森說明「止戰」意味著謹慎的戰略思維,備戰且能戰,但不求戰,以積極的防守和建軍產生嚇阻共軍的力量。2016年總統蔡英文將戰略構想定調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重層嚇阻指的是透過臺灣海峽180多公里的距離打擊共軍,實際內涵有「拒敵彼岸、擊敵海上、毀敵水際、殲敵灘頭」。柯永森說明臺灣本土需要銜接上開戰略,故需要全民國防以提升後備與民防系統的完整性。接著他詳細解說國軍如何的規劃「建軍」。國軍透過精算且多層面分析國力狀況、國際、區域情勢、敵情威脅評估,同時顧及財力、物力、人力三方面的平衡配置,最終提出一套對兵力結構調整的方案。

針對當前兵力結構調整的困境,柯永森指出幾點,像是少子化和高齡化,造成人力的缺乏;先進衛星技術使戰場透明化讓臺灣更容易被封鎖,而造成補給線被切斷;國防預算無法滿足建軍需求;武器裝備的研發或購買常無法如期到貨。面對這些困境,他進一步講解該如何處理並為未來規劃,透過人民素質與民防實力的培養、善用臺灣海峽地形優勢、強化研發與國防自主能力且刺激國內經濟發展、掌握不對稱以小損大的嚇阻力、強化速度與精準度等方式,來打造出足以防衛國家的兵力結構和戰略。最後他認為國軍需要求新求變,揚棄老舊的組織思維,並在軍事各層面進行整合,這些都是止戰的重要環節。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