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驚滔駭浪中的自由:臺灣準備好了嗎? 社科30╳指南政策論壇

日期 : 2023-01-13 單位 : 社科院

【社科院訊】

社科院為慶祝創院成立三十週年,1月12日舉辦指南政策論壇,邀請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Matthew Pottinger (博明先生)以及中華民國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蒞臨政大,以「驚滔駭浪中的自由:臺灣準備好了嗎?」為題,針對台海多變的局勢進行中文演講與雙語對談,本院指南政策論壇為博明先生在臺唯一一場校園活動,論壇結束後並特地保留與青年學子直接互動的時間。

博明先生為表達對此活動的重視,特別以標準、流利的中文進行演講,首先讚揚臺灣過去展現傲人的民主成果,包含和平的政權交接,共好的經濟成長以及自由的社會價值。此外,台灣享有真正的言論自由,並在國際上名列前茅。然而,臺灣也正在面對政治兩極分化、工資漲幅不及經濟成長以及少子化等挑戰。更急迫的是,台灣民主制度正不斷遭受攻擊與挑戰。中共透過有系統地培養台灣和美國的商業領袖、學者、媒體,以恩威並施方式影響當地民代與人民附和北京論述,也常利用「認知戰」,透過社交媒體、網路機器人、網紅等掌控言論趨勢,造成民主制度看起來低效無能,並美化專制主義,這種「認知戰」效果確實已經在台灣社會發酵。

博明先生也特別指出,中共知道台灣從來不是軍事威脅,企圖併吞臺灣的主因,是因為民主制度對於北京極權造成重大威脅。他也強調臺灣應該培養戰鬥的「意志力」,這將成為能否成功嚇阻中共武力犯臺的關鍵。另外,軍事訓練也應該著力在精實戰技,使得後備部隊在戰爭時能夠成為正規部隊的支援。最後,臺灣與美國面對相同的敵人,彼此是夥伴,應該攜手對抗中共對於民主的傷害。

李上將同意博明先生觀點,強調意志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卻也是臺灣目前最匱乏的。目前社會意識形態分歧,意志力的養成雖然最節省成本,卻也最難以達成,若是意志力越渙散,反而變相鼓勵中共採取更大膽的行動。從國家安全戰略立場來看,嚇阻戰爭威脅的做法可以分成:預防戰爭、嚇阻戰爭、打贏戰爭三種策略。預防戰爭是營造臺灣民間友善氛圍,並且拉攏中國人民對抗獨裁政權。嚇阻戰爭則建立在威脅與保證並行的前提,臺灣必須先強化自我力量,讓中共確信若發動戰爭將損失慘重;另外,也保證不會損及對方最大利益,透過雙管齊下,使中共不敢也無意輕舉妄動。至於打贏戰爭,若沒有一套達成勝仗的方法、戰略和理論,嚇阻戰爭即為空談,更不可能獲得勝利。

最後,李上將也強調,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應該提升國軍防衛力量,以及強化國民團結與自主防衛的決心,不僅為了民主制度而戰,也為我們的生活、生而為人的尊嚴以及價值而戰。 論壇結束後,兩位講者特別保留時間與青年學子交流互動,希望更深入了解年輕世代的態度。來自大陸的臺大政研所學生首先提問,認為臺灣社會是否對於當前情勢過於樂觀,以及軍隊與民間的關係與互信。李上將回應,他認為某些人確實對於兩岸關係過度樂觀,而臺灣政府似乎不夠信賴人民判斷力,不敢將軍隊資訊更為透明化,結果造成民眾對於軍隊運作不夠了解,甚至話語權被媒體所掌控,這不利於軍隊和民眾的互動。李上將也表示,軍人接受嚴格的訓練才能建立自信心和榮譽感,軍人堅信自己有抵禦外敵的能力,才能營造民眾尊敬軍人、軍人保衛民眾的良性循環。博明先生也回應,強調臺灣民眾的意志力也會影響美國立場。他以烏克蘭為例,指出該國領袖以及人民堅強的意志力,促使美國雖然沒有直接出兵,但是願意投入長期的大量援助。

本校政治系同學問及最近CSIS兵推與美日台聯盟的回應策略,以及科技戰對於台海軍事衝突的影響。博明先生表示,不同的因素會造成不同的結果,這些討論都建立在不同假設之上,然而這樣的推演是難以解釋戰爭的真實性。李上將補充,雖然媒體引用美國智庫兵推結果分析局勢,但是兵推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兵推從來不是為了預測未來,而是經由過程,思考戰爭發生時的較佳選擇。李上將也認為智能化及自主化的小型武器將影響未來戰場型態,但是難以成為戰爭最後勝負的關鍵因素。本校新聞系同學提問台積電赴美設廠的戰略意義,博明先生指出,台積電赴美設廠不僅可深化臺美間的科技資訊交流,亦可透過分散生產而減少中共犯台的風險。 本次論壇在期末考最後一天舉行,仍然吸引滿滿人潮,尤其學生在期末考週以及假期之前,顯現政大師生對於臺灣當前局勢的關切,使得這場對談和交流更具意義。今年適逢社科院創院三十年,接下來會有更多學術活動,藉此凸顯本院學術特色以及對於國家社會的關懷。

線上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PZWnChxEo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