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學數學訓練邏輯思維 林文偉勉鍥而不捨學習

日期 : 2018-05-16 單位 : -

【校訊記者邱品懿報導】林文偉教授,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數學系(今應用數學系)、國立清華大學數學所碩士班、德國畢勒菲爾德大學應用數學所博士班,現為國立交通大學應用數學系系主任。
 
林教授是政大數學系第三屆的學生,當年的資源、圖書和經費都很少,但老師都非常認真,同學之間氣氛也融洽。當年的科技也與現在完全不同,林教授說起求學時的記憶,「我記得我們上電腦課,寫程式是沒有螢幕的,要用卡片打洞、讀卡機讀取」。這樣的資源是有限的,一個學生只能拿到一張卡片,作業員會在卡片上劃紅線,每讀一次卡畫一條線,畫了三條線就不會再給機會。在機會只有三次,做錯了就沒有分數的情況下,林教授培養出對數字精確的敏感。

就算是後來到了較進步的德國,使用的是「有螢幕」的電腦,不會被劃紅線,但依然要很小心、把握可以用電腦的時間。林教授說:「那時候都要去跟我的老闆(指導老師)要額度,那是以秒計算的,例如一個月可以做一千秒、一萬秒。」

在有限的資源下,小心地做好每一步驟,耐心的檢查成果,這樣的訓練讓林教授往後在做的每一道數學計算都更不容易出錯,也養成細心這個不可取代的個性。林教授認為:「現在的學生常有錯了再說的想法,這樣非常不好,不如一次就對到底」。
 
回憶起青澀的學生時光,林文偉教授表示自己原本就對數學感興趣,高中時數學科表現就相當優異。升上大學,因為進入新環境的新鮮感,把大部分心思放在參加舞會、足球隊上舞會等,當時認為相當有趣的活動,而沒有認真於課業。沒想到大二的難度大幅提升,「60.32,我記得非常清楚」,林文偉教授雖然以低空飛過的成績及格了,但也被這個成績震驚,才發現大學不是好混的。

面對著學業的挫折,林文偉教授此時遇到剛從德國取得博士學位返台的陳永秋教授。當年在台灣因為沒有數學博士班,擁有數學博士學位的人相當少數。在政大數學系也只有系主任薛昭雄是數學博士,其他教授都是碩士學位。

陳永秋教授不只是林文偉教授對在大學時期的轉折,也是後來去德國讀書的關鍵。當時年輕、單身的陳永秋教授,空閒時間都在指導學生、與學生討論問題,中午會和學生一起吃飯。擁有“worterbuch(字典)”綽號的陳教授,也會用簡單的德文單字與學生對話。林文偉教授因此開始修德文課,暑假還會到陳教授家用德文討論問題、聊天交談,德文進步很多。

「好一朵美麗地茉莉花~」,回想過往,林文偉教授想起政大每年的傳統-文化盃合唱比賽。數學系是政大少數男生數量多的系,不擅長歌舞表演,每次站上台唱得總是最簡單的茉莉花。直到林教授大三,在一名高中是合唱團成員的黃同學帶領下,唱了德文歌“O Tannenbaum (聖誕樹)”。黃同學負責指揮,而有修德文課的林教授負責教大家歌詞。讓數學系首度在文化盃拿到名次,雖然只是第五名,卻讓各系刮目相看。
 
在這個新世代,學生不用去圖書館、不用找教授,只要上網就能找到想要的知識。「以前教授一定贏你,教授看得書比你多,可是教授絕對抵不過一個圖書館,但現在你只要上網就贏教授了」,但林文偉教授建議在校學弟、妹,依然要多跟教授討論理論、談經驗,「教授在經驗上的歷練,一定能給你更正確的指引,網路上太多東西不一定是正確的。」

面對問題與困難,林教授用解數學解釋,「在碰到問題前,就應該先有好奇心,有好奇心才能找到問題,沒有好奇心就會覺得什麼都是對的。」碰到問題後,就該鍥而不捨,數學是一點一點、一步一步,突然有一天解開了,就會非常開心。林教授要學弟、妹,遇到學習數學上瓶頸時,不要打退堂鼓,「學數學的學生,邏輯思維非常嚴密,可能對當下沒有直接的幫助,但因此對事物的看法會有不同。」

數學系真的很辛苦,林文偉教授提到,「以前期中考、期末考,都是梅花座,與文學院學生交錯座位。旁邊人都走了,留下的總是數學系學生,」從中來看到數學系考題總是特別難。但林教授給予政大應數系很大的肯定,「政大應數系的課程規劃是全台灣最好的,枝枝節節都安排得很好」,認為在校學弟、妹只要遵行課程規劃,並且不要貪心選擇好一個路徑走下去,便不需要感到迷惘。畢業後,不要用薪水衡量,理想更重要。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