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授課讓「學習發生」 蔡炎龍榮獲113年仲尼傑出教學獎



日期 :
2024-09-16
單位 :
秘書處
【校訊記者王華琳報導】
本校應用數學系副教授蔡炎龍榮獲113年度第六屆「仲尼傑出教學獎」。蔡炎龍長期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致力於課程教學,以深入淺出且結合日常生活的方式講解艱難的概念,提升同學對於程式與AI的學習動機,深獲學生喜愛,多次榮獲教學優良教師,本次獲頒仲尼獎更為一大肯定。
「很高興也很榮幸,因為在印象中仲尼獎一直是德高望重的老師才應該得這樣的獎。」蔡炎龍謙虛說道,從自身教學經歷出發,他自認為是「譁眾取寵」型的教學方式讓課堂變得活潑,進而激發同學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他期望以這種教學方式,降低學生在初學階段可能面臨的恐懼感,使其找尋學習最主要的動機。
對於此次獲獎,蔡炎龍表示未來盼將仲尼獎獎金,投入近年來推動的AI普及化教育,讓學習這件事情不僅在課堂當中發生,而是在校園各處提供資源,讓政大的師生能夠自然而然在不同場域接觸並理解其概念與運用,並在課程教學與學習中落實。他也以「2024 政大創新國際學院期末聯展(InnoFest@ICI)」為例,認為這不僅是政大的AI亮點,成為政大師生與業界的交流平台,讓學生的學習不僅止於課程結束,而是有更多深耕的可能,同時也讓其他有興趣的同學有機會參與其中。
多年的教課經歷讓蔡炎龍開始秉持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精神,他說:「所有的教學活動包括課程,應該是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為⽬標,但⽬標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式。」如今多變的AI世代,他表示學生應跳脫線性的思考模式,不被所讀科系限制,或是以被動應付的態度修習任何課程,那將可能面臨不足以應付時代變遷的問題。積極性學習、接觸學習的核心價值,才能進一步擁有AI精神,靈活運用解決問題。「在課程中不只教會同學,引發真正的學習也是重要的。」
蔡炎龍所開設的核心通識課程「生活中的數學、邏輯與運算思維」採用實體同步遠距的方式進行課程,達成破千名學生修習創舉的同時,依然維持授課品質不受影響並深獲學生喜愛。「因為多數學生並非專業走向,而是希望他們能將其融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正如同AI重要的是找到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蔡炎龍說道,因此在課程中不僅將教材搭配時勢潮流進行教學,更以多助教協助以及直播中互動等方式,取代枯燥乏味的練習,啟發學生學習動機與靈活運用。
「老師其實跟學生有點像,要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我覺得只要有熱情希望把學生帶好,學生其實是可以感受得到的。」談及一路以來的教學心法,蔡炎龍以菲爾茲獎得主廣中平祐與許埈珥的師生故事說道,雖然一個老師的授課風格,不一定會受到所有同學的喜愛,但與他有共鳴的學生,卻不一定是其他老師所能影響的,而這些學生也會因受到老師的教學,對其人生帶來改變。應該要鼓勵老師們只要有心,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老師,「政大不需要所有老師都是一樣的樣貌,而是需要不同面貌的老師。」
#更多資訊:
113年度仲尼獎頒獎典禮暨仲尼基金簽約儀式
歡迎連結至線上表單報名參加 https://reurl.cc/qvYO30
本校應用數學系副教授蔡炎龍榮獲113年度第六屆「仲尼傑出教學獎」。蔡炎龍長期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致力於課程教學,以深入淺出且結合日常生活的方式講解艱難的概念,提升同學對於程式與AI的學習動機,深獲學生喜愛,多次榮獲教學優良教師,本次獲頒仲尼獎更為一大肯定。
「很高興也很榮幸,因為在印象中仲尼獎一直是德高望重的老師才應該得這樣的獎。」蔡炎龍謙虛說道,從自身教學經歷出發,他自認為是「譁眾取寵」型的教學方式讓課堂變得活潑,進而激發同學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他期望以這種教學方式,降低學生在初學階段可能面臨的恐懼感,使其找尋學習最主要的動機。
對於此次獲獎,蔡炎龍表示未來盼將仲尼獎獎金,投入近年來推動的AI普及化教育,讓學習這件事情不僅在課堂當中發生,而是在校園各處提供資源,讓政大的師生能夠自然而然在不同場域接觸並理解其概念與運用,並在課程教學與學習中落實。他也以「2024 政大創新國際學院期末聯展(InnoFest@ICI)」為例,認為這不僅是政大的AI亮點,成為政大師生與業界的交流平台,讓學生的學習不僅止於課程結束,而是有更多深耕的可能,同時也讓其他有興趣的同學有機會參與其中。
多年的教課經歷讓蔡炎龍開始秉持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精神,他說:「所有的教學活動包括課程,應該是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為⽬標,但⽬標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式。」如今多變的AI世代,他表示學生應跳脫線性的思考模式,不被所讀科系限制,或是以被動應付的態度修習任何課程,那將可能面臨不足以應付時代變遷的問題。積極性學習、接觸學習的核心價值,才能進一步擁有AI精神,靈活運用解決問題。「在課程中不只教會同學,引發真正的學習也是重要的。」
蔡炎龍所開設的核心通識課程「生活中的數學、邏輯與運算思維」採用實體同步遠距的方式進行課程,達成破千名學生修習創舉的同時,依然維持授課品質不受影響並深獲學生喜愛。「因為多數學生並非專業走向,而是希望他們能將其融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正如同AI重要的是找到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蔡炎龍說道,因此在課程中不僅將教材搭配時勢潮流進行教學,更以多助教協助以及直播中互動等方式,取代枯燥乏味的練習,啟發學生學習動機與靈活運用。
「老師其實跟學生有點像,要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我覺得只要有熱情希望把學生帶好,學生其實是可以感受得到的。」談及一路以來的教學心法,蔡炎龍以菲爾茲獎得主廣中平祐與許埈珥的師生故事說道,雖然一個老師的授課風格,不一定會受到所有同學的喜愛,但與他有共鳴的學生,卻不一定是其他老師所能影響的,而這些學生也會因受到老師的教學,對其人生帶來改變。應該要鼓勵老師們只要有心,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老師,「政大不需要所有老師都是一樣的樣貌,而是需要不同面貌的老師。」
#更多資訊:
113年度仲尼獎頒獎典禮暨仲尼基金簽約儀式
歡迎連結至線上表單報名參加 https://reurl.cc/qvYO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