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成長社群暨傳習團隊期中交流會 重新定義教學理想及教師圖像




日期 :
2024-06-11
單位 :
教務處
【教務處訊】
教學發展中心於6月5日舉辦113年教師教學成長社群暨傳習團隊期中交流會,本次交流會教師教學成長社群與傳習團隊共計34位教師參與。
首先,教務長以自身過往30年教學經驗,透過與幾位不同專業領域的同期老師相互交流、分享及支持,從中學習到不同專業學科知識及研究方式,因此,他勉勵在場老師盡量善用本校教發中心的教師成長社群及傳習團隊制度等支持系統,透過與其他專業領域的教師交流與分享,從教學增能延伸至精進研究,進而提升教學服務,以落實「安身立命」及融入學校共組似「一家人」的教學團隊。
接著,各教師社群老師分享他們社群的目標及已達成的進度,圖檔所鄭有容老師表示其社群成員主要為文學院新進教師,希望透過對數位人文及數位策展這兩種「說故事」的方法和手段的探索,為不同文本找出適合的教學方法,而在這學期已從教學實踐中得到不少學生的回饋。
民族系藍美華老師代表「跨領域教學成長社群」表示,本學期延續「觀課與議課」的主軸並持續深化,邀請廣告系教授陳文玲、財政系教授吳文傑兩位教學上非常優秀的教師來分享經驗,以期從過程中激發對創新教學教材及教法的開發。
代表「運動跨界──學術視角教師社群」的運動產業與文化學士學位學程主任呂潔如則表示透過社群活動,讓她認識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社群老師,並從彼此分享對運動的了解及經驗後,發現更多關於運動有趣的面向,及在學術可以探索的方向,進而共同規劃相關跨領域課程,尋找未來運動學程更多專業課程開發的可能性。
而有多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以下縮寫成USR)經驗的民族系王雅萍老師,以自身執行本校USR計畫的經驗及遭遇的困境,希望透過社群邀請有經驗的教師及合作場域進駐店家的分享,以深化參與老師對執行計畫的行前準備及學生對個案教學回饋及反思,並逐步整合所有USR計畫場域中的社會資源,以提供未來參與教師共作共好的支持系統。
此外,本次交流會也有新進老師分享對傳習制度的收穫與感想,輔諮碩吳珮瑀老師表示感謝教育學院及傳承老師、教育學系陳婉真老師的協助及解惑,在教學研究及教師升等方面收益不少;而同為文學院的華文碩方瑾老師及林庭瑩老師則是與她們的傳承老師、華文碩賴惠玲老師與文學院曾守正院長共組傳習團隊──教師社群,除了傳授教學方法及邀請觀課外,也會針對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的行前準備進行重點指導,而今年她們也各自分別順利完成在日本和韓國參與華語文相關研討會的發表。
國務院張珈健老師則是將自己比喻為「闖入學術叢林的小白兔」,透過這學期與傳承老師、國務院李佳怡老師一起參與院內各種學術論壇及講座,以及會後與傳承老師的討論過程中,獲得更多專業領域的知識,也期許自己未來能在本校學術研究及教學圈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透過各教師社群豐富的運作經驗、目標分享,及傳習老師的心得交流,讓彼此都能發現教學現場中各種創新發展及未來合作的可能性,期待下學期教師教學成長社群及傳習團隊的成果發表,將會延續本次活動的精神,展現教師勇於分享及大膽創新的一面,形成本校友善、活潑的教學發展氛圍。
教學發展中心於6月5日舉辦113年教師教學成長社群暨傳習團隊期中交流會,本次交流會教師教學成長社群與傳習團隊共計34位教師參與。
首先,教務長以自身過往30年教學經驗,透過與幾位不同專業領域的同期老師相互交流、分享及支持,從中學習到不同專業學科知識及研究方式,因此,他勉勵在場老師盡量善用本校教發中心的教師成長社群及傳習團隊制度等支持系統,透過與其他專業領域的教師交流與分享,從教學增能延伸至精進研究,進而提升教學服務,以落實「安身立命」及融入學校共組似「一家人」的教學團隊。
接著,各教師社群老師分享他們社群的目標及已達成的進度,圖檔所鄭有容老師表示其社群成員主要為文學院新進教師,希望透過對數位人文及數位策展這兩種「說故事」的方法和手段的探索,為不同文本找出適合的教學方法,而在這學期已從教學實踐中得到不少學生的回饋。
民族系藍美華老師代表「跨領域教學成長社群」表示,本學期延續「觀課與議課」的主軸並持續深化,邀請廣告系教授陳文玲、財政系教授吳文傑兩位教學上非常優秀的教師來分享經驗,以期從過程中激發對創新教學教材及教法的開發。
代表「運動跨界──學術視角教師社群」的運動產業與文化學士學位學程主任呂潔如則表示透過社群活動,讓她認識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社群老師,並從彼此分享對運動的了解及經驗後,發現更多關於運動有趣的面向,及在學術可以探索的方向,進而共同規劃相關跨領域課程,尋找未來運動學程更多專業課程開發的可能性。
而有多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以下縮寫成USR)經驗的民族系王雅萍老師,以自身執行本校USR計畫的經驗及遭遇的困境,希望透過社群邀請有經驗的教師及合作場域進駐店家的分享,以深化參與老師對執行計畫的行前準備及學生對個案教學回饋及反思,並逐步整合所有USR計畫場域中的社會資源,以提供未來參與教師共作共好的支持系統。
此外,本次交流會也有新進老師分享對傳習制度的收穫與感想,輔諮碩吳珮瑀老師表示感謝教育學院及傳承老師、教育學系陳婉真老師的協助及解惑,在教學研究及教師升等方面收益不少;而同為文學院的華文碩方瑾老師及林庭瑩老師則是與她們的傳承老師、華文碩賴惠玲老師與文學院曾守正院長共組傳習團隊──教師社群,除了傳授教學方法及邀請觀課外,也會針對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的行前準備進行重點指導,而今年她們也各自分別順利完成在日本和韓國參與華語文相關研討會的發表。
國務院張珈健老師則是將自己比喻為「闖入學術叢林的小白兔」,透過這學期與傳承老師、國務院李佳怡老師一起參與院內各種學術論壇及講座,以及會後與傳承老師的討論過程中,獲得更多專業領域的知識,也期許自己未來能在本校學術研究及教學圈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
透過各教師社群豐富的運作經驗、目標分享,及傳習老師的心得交流,讓彼此都能發現教學現場中各種創新發展及未來合作的可能性,期待下學期教師教學成長社群及傳習團隊的成果發表,將會延續本次活動的精神,展現教師勇於分享及大膽創新的一面,形成本校友善、活潑的教學發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