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臺灣再/在發展講座 英國學者談海洋敘事多元觀點

日期 : 2022-10-19 單位 : 國發所
【國發所訊】
國家發展研究所於10月18日舉辦「臺灣再/在發展」系列講座,邀請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亞太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the Asia Pacific,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UK)所長Niki Alsford以「海洋臺灣:重新定向臺灣為太平洋島嶼(Taiwan as Ocean: Reorientating Taiwan as a Pacific Island)」為題進行演講。本演講為社會科學學院高教深耕計畫與本所共同主辦,並與本所開設之「臺灣政治」核心通識課結合,由授課老師魏玫娟主持,學生參與踴躍。

Alsford以詢問師生「臺灣是什麼?臺灣不是什麼?」開場,接著說明對這個提問的回答取決於如何看待臺灣。他說一般熟知的「臺灣故事」,是從陸地的角度看待臺灣,將臺灣視為陸地,不僅無法、無從展現臺灣的「本土性(indigenous),也因此會有所謂「被殖民(colonised)」的概念。Alsford提及從陸地的視角來劃分的臺灣殖民史,包括 1624-1683 的「混種殖民(Hybrid colonialism)」、1683-1860 的「移墾殖民(Settler colonialism)、1860-1895 的「半殖民(Semi colonialism)」、1895-1945 的「帝國殖民(Imperial colonialism)」與1945-1987的「放逐的殖民(Colonialism in exile)」。

相對於從「陸地」角度出發所述說的「臺灣故事」,Alsford試圖講一個不同的「臺灣故事」,這個故事是以個「海洋敘事(ocean narrative)」,以臺灣為中心,追溯跟探索臺灣與南島國家之間的「聯繫(interconnectivity)」。他指出,臺灣是南島語系擴散與分化的源頭,跟一些物質與非物質文化俗習、地瓜跟稻米等作物一樣,皆經由東南亞國家如越南、馬來西亞擴散到更南的南島國家如密克羅尼西亞、玻里尼西亞。除了語言之外,Alsford也以臺灣原民部落所使用的刺青器具為例,說明臺灣為南島文化擴散的源頭。

演講以海洋臺灣故事的未來作為結束。Alsford強調海洋臺灣跟南島國家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是南島國家語言跟文化的源頭。氣候變遷所致的海平面上升,將導致若干南島國家的土地消失,臺灣應該修改移民相關法規,歡迎這些南島國家的人民「回家」。

問答時間交流熱烈,社科院亞太研究英語博士學程學生詢問在英國就讀,以及進行南島與亞太研究學生的背景主要為何?Alsford回應臺灣的學生可能對於南島研究,尚未展現明顯的興趣,但在英國有不少學生對學習與亞太、南島相關的知識具高度興趣,儘管原因不盡相同。他另舉英國學生對韓國有興趣為例,一定程度跟韓國流行文化(K-Pop)有關。魏玫娟就「海洋臺灣故事」的政治影響或意涵提問,Alsford 表示提出此觀點或建構一個關於臺灣的海洋敘事,並非意在取代其他敘事,而是提供多元觀點,此敘事特點在於它是一個聚焦臺灣與南島國家久遠,但被遺忘或忽略的聯繫,沒有中國在內(without China)的故事。來自德國的交換生則認為臺灣應該認真思考、看待講者在結語所提到的──臺灣未來做好準備,張開雙手歡迎南島國家人民「回家」。
瀏覽數: